本文来源 | 充换电研究院
6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官网信息显示,202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工作已于近日开始。市场监管总局将对164种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在生产、流通、平台广泛抽取样品,共计1.6万余批次。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202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突出民生属性。充电宝、电动自行车、燃气用具等产品抽查批次数大幅提升;围绕保障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将动力电池、无人机、光伏组件、电动汽车充电桩等纳入抽查范围;直播带货等网售产品抽查力度显著增大,抽查批次较2024年增长70%。
此外,据此前发布的《202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该计划明确对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舆情反映强烈,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产品,市场监管总局将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全面加大包括直播带货在内的网售产品抽查力度。对抽查发现的问题,依法严肃查处,形成监管闭环,守住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市场监管总局将全面、准确、及时发布抽查结果,曝光典型违法案例,科学引领消费,切实发挥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利剑作用,维护人民群众人身健康与财产安全。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充电桩行业也在狂飙突进。但高速扩张的背后,质量隐忧问题依旧存在。当行业乱象丛生,低质、低价竞争大行其道,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不惜在产品关键安全指标上“放水”,埋下巨大安全隐患。
▲伪劣新能源充电桩生产作坊
据《法治日报》此前报道,车辆充电过程中发生事故并非个例。2023年2月,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一辆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突然起火,几分钟内被烧得仅剩车架;2024年11月,贵州省六盘水市一辆电动面包车在充电时起火,火苗引燃了周围的可燃物;2025年2月,四川省成都市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并起火……
虽然上述事故原因当时没有明确指向充电桩,但相关报告指出,近年来,发生了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在进行事故原因调查时发现,充电桩安全问题是主要原因。
▲2024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交流充电桩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
在充电桩产业大考之下,想要赢得市场更广泛的信任,无疑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建立完善可靠供应链管理和品控体系。
而在市场监管总局官网2024年首次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4年版)》中,其中就已明确充电桩产品监督抽查过程中采取的抽样方法、交直流充电桩的检验依据以及判定规则等。
同样,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教授徐玖平也在《加强对充电桩使用安全监管》提案中指出,建议从生产源头强化产品质量监管。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充电桩质量;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推动建立充电设备产品质量认证运营商采信制度。
因此,此轮国家监督抽查,将是对野蛮生长的充电桩产业进行一场深度净化,让粗放发展的模式走到尽头。2025年的充电桩国检,对于那些长期以来依靠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生存的桩企,也将带来“灭顶之灾”。一旦被检出不合格,严厉的处罚、强制召回、市场禁入等后果将使其迅速出局。
对充电桩产品设备质量的严管,同样也会深刻影响下游的充电运营商。作为直面车主用户的场站运营主体,运营商对充电桩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充电体验,有着最直接的诉求。此次国抽结果也会成为运营商在设备采购期间可遵循的“硬指标”。
从长远来看,运营商与桩企之间,基于质量和产品效率保障的深度绑定,也将为充电行业的正向发展,带来推动力。同时,对于充电用户群体而言,随着市场上不合格的伪劣充电桩加速出清,充电过程中遇到的“坏桩”“危桩”的概率也会显著降低,从“源头”提高充电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2025年国家监督抽查已正式开展,风暴洗礼之后,我们也期待迎来一个更加规范、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