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信息知道多点,坚信YU7会超出不少朋友的想象!”
不久前,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也在社交平台高调声援小米首款SUV YU7。
何小鹏发声仅仅几小时后,理想汽车CEO李想接力转发雷军微博:“理想i8是家庭取向,与YU7运动风互补!”
这场突如其来的“友商应援秀”,让即将在6月26日发布的小米YU7未上市先登顶热搜。
这相当于,蔚小理都在支持小米。
但这却让华为余承东陷入尴尬。
因为就在大约1个月前的2025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毫不掩饰地批评:“大家看到从其他行业来的这个公司只做一款车就卖爆了。虽然他的产品可能不是那么好,但卖得很爆。”
老余继续炮轰:“无论它的质量,甚至它的智驾能力都很……正是因为这家企业有强大的品牌能力、流量能力,所以一个产品就能打爆。”
而老余暗讽小米“靠流量卖车”,引发未出席该活动的雷军以莫言金句回击:“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尽管后来表明,莫言并未说过这句话。
这不算奇怪。
毕竟网友创作、自媒体加工后传播开来的“伪名人语录”在网络十分常见。
但这不影响这台大戏。
因为一场关于新势力竞争法则的重构正在上演。
何小鹏、李想等友商声援小米YU7,背后大概有三重默契。
首先,这可能是一种技术路线的结盟信号。
因为不少网友认为,小鹏就是“红米”汽车。
尽管这个说法从未获得大师兄的认可。
但何小鹏也说过,小鹏P7和SU7是“战友”。
而且最近但凡有机会,何小鹏都要猛夸小米。
比如他说,自己炒股除了小鹏之外,赚钱最多的就是小米。
当然,理想目前跟小米结盟不现实,但在需要捧场小米的时刻,李想也不含糊。
小米SU7上市时,李想也和李斌、何小鹏出现在第一排。
其次,感觉这三家用户群体泾渭分明,也已经成为共识。
李想明确将理想i8定位为“三排六座家庭SUV”,与YU7的“运动豪华”区隔开。
这种差异化宣言,化解了此前业内对小米进军六座车市场的担忧。
数据显示,问界M9、理想L9等5.2米级六座车月销稳定在5000-10000辆,而YU7以4.99米车长专注五座市场,避免正面厮杀。
另外一个,就是供应链成本的合纵连横悄然启动。
YU7全系标配的英伟达Thor芯片(700TOPS算力)和激光雷达,与小鹏G7采用的5C超充电池,均属于行业顶级配置。
两家同时将40万级技术下放至25万区间,意味着国产供应链已突破成本瓶颈。
现在这个时刻,该余承东出来说两句了。
因为多说不说,雷军曾经通过社交媒体,向网友推荐智界S7。
当时余承东对此表示感谢,并祝贺小米SU7大卖。
现在何小鹏、李想都已经表态,余承东该怎么说?
这事其实挺难。
因为老余在不久前暗讽了小米“靠流量卖车”。
现在能不能拉下脸送上祝福,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可能让老余真正窝火的,还是销量数据。
SU7已经实现了“一米杀四界”,御7又是强悍的一比,会给鸿蒙智行带来多大的压力,现在还不好预测。
不过御7的热度表明,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如果驭妻上市后24小时,公布了一个数量惊人的订单,那么情况就会变得更加有趣。
而且双方早有宿怨。
老余曾多次提及,自己和雷军一起吃早饭时,雷军坦言“兄弟,你们进攻太猛了,我们小米手机销量每个月、每个季度都在跌,而且狂跌不止,再这么下去,过几个月我们就要关门了都快要关门了”。
这段对话成了一个公案。
可能在老余看来,如果不是阿美丽卡突然举全球之力封锁打压华为,小米早已完蛋。
所以余承东对小米的“不服气”早有伏笔。
在友商背书与对手质疑的漩涡中,YU7亮出颠覆行业的硬参数。
双电机四驱Max版零百加速3.23秒,碾压Model Y Performance(3.7秒)
101.7kWh电池支持5.5C超充,12分钟补能70%
-20℃续航达成率78%,破解电动车冬季魔咒。
另外,全球首搭48英寸OLED天际屏,分屏协作延迟<200ms。
牛逼的是米家生态无缝接入。
手机/平板/车机跨端协同效率提升40% 。
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11摄像头构筑L4级感知冗余,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这些配置打破了“产品力质疑”。
更关键的是定价策略——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与800V平台,起售价可能又是一个大惊喜。
雷军自己说了,Model Y是新能源时代的一款神作,销售形势特别特别好,是全行业顶礼膜拜的对象。
而御7就是怀抱着要超越Model Y的梦想设计的,就产品力而言,“我特别特别有信心”。
李斌、何小鹏、李想的主动站台,折射出新势力竞争逻辑的深刻转变。
原来大家可以不像某些传统车企一样,要么互相拆台、使绊子,怎么直接骂大街。
又是“狗咬人”,又是“人咬狗”,不一而足。
这种传统车企在新势力的竞合格局下,显得特别幼稚,特别无聊,也特别像是在过家家。
昔日的诺基亚即便快死了,也保持着基本的体面,是站着死。
但这些传统车企的竞争手段已经无所不用其极,连给诺基亚提鞋都不配。
归根结底,汽车产业要高质量发展,还得看新势力,而不是一帮老登在那里用拙劣的演技,演绎所谓江湖的打打杀杀。
但说到底,这事不能一蹴而就。
所以未来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会极其精彩。
有一点可以确认——有人会崛起,而有人会退出,直至湮没。
现在的问题是,余承东会接住橄榄枝吗?
所有目光转向了余承东。
历史曾有积极信号:以前雷军公开推荐智界S7,余承东发文致谢。
但如今局面更复杂。
毕竟因为老余暗讽“靠流量卖车”这件事,双方已经有过一场隔空交锋。
这为和解制造了难度。
但大局不能破。
如果老余能放下身段,中国智能汽车统一战线就搞定了。
不过这也很难。
因为需要老余承认,流量也是产品力。
从老余自己开通抖音号来看,他已经认可了这一点。
但说到底,无论余承东是否接招,这场互动已引发连锁反应。
因为用户成为最大赢家。
Model Y 6月宣布降价至26.35万应对冲击, 小鹏G7将40万级配置下沉至25万区间。
这推动了一个事实——现在中国消费者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消费者,因为能买到最便宜、最智能的车,而且选择余地极大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