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眼中的治安之癌,追忆密林深处的墨林队(一)

1932年5月1日,关东军步兵第十联队在黑龙江省松花江左岸的一个小县城登陆,为了不把战火烧在县城里,驻防此地的东北军黑龙江省军步兵三旅五团官兵忍痛撤到了城外,但是日军登陆后没有止戈,对手无寸铁的百姓进行屠害,屠杀300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通河县屠城惨案。

图片日伪军在通河制造的屠城惨案,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城外的五团官兵得知日军行为后,义愤填膺,当晚组织部队反击通河县城,在战斗中,五团团长吴凌汉战死,副团长张兴华战死,少校军官两人战死,上尉军官6人战死,伤亡士兵百余人......

图片马占山述通河战斗经过,载于上海申报

图片马占山报告日军在通河暴行电,载于上海申报

在夺城失利后,该部排长郑魁武,收拢伤兵和不愿再继续撤走(他们深知,国虽大,一撤再撤,终将撤无可撤,还要往哪里撤)的五团官兵70余人,拉起了山林队,报号“墨林”留在了通河地区继续抗战,以东北军数十官兵为基础,又接收前来靠窑的山林队,和自愿上山入伙的当地乡民,队伍一度发展到300余人。并与当地“滚地雷”谢洪生,“均平”殷成祥,“耀中国”岳老大等人联手,在1935年3月1日,在凤山县爱国警察李宝珠、张保田、曾殿才、郭富等12人的协助配合下一举攻下了日伪统治下的伪凤山县。(李宝珠,早些年干过胡子,爱国志士,后被日军枪杀,枪杀后只埋头不埋身,为了震慑抗日人员,意为大头朝下、永世不得超生,至今凤阳村为了纪念李宝珠,还有条沟叫李宝珠沟)

在日伪档案中称:“通河、凤山两县大小匪贼横行持甚”,“墨林”和“滚地雷”为两县治安之癌。以“墨林”队为首的义勇军队伍四处出击,搞的伪通、凤地区的日伪参事官头昏脑涨,不得不向其他地区搬兵来讨。

伪满通河县日本参事官宇都宫仁的《通河县事情》记载:本年三月,大匪首“墨林”及滚地雷的两山寨被日满军、通凤警察队攻破。其修筑的牢固,误疑系赤俄构筑法所建的半永久阵地,且地处群山密林有天险之利。

1935年5月10日《义勇军进行曲》歌谱在《中华日报》上正式发表,同年55天前,“墨林”首领郑魁武在战斗中下颌被弹片击中,这位义勇军首领倒在了他卫护的国土上。

之前有个朋友问过我一个问题,你总跑山,你知道“墨林”秧子房吗!我也很好奇,他咋知道“墨林”呢!他说:老人讲,墨林秧子房跟前有片参地、参场,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飞籽参也成野山参了,以前有个老头在那放过大货,我们去了一帮人,找了很多次没找到。我问道:你们听老头说在哪啊?朋友回答我说从小东(小东林场)下去,奔六道大后堵(后堵多指山间河沟、谷上源头)那边,他所说的地方大致位置没错,说明早些年真有留传下来的信息,可惜现在,我们只能用文字资料线索去寻迹了。

注:当地人习惯称呼山林队(胡子)的核心营盘叫“秧子房”或“底窑”,秧子就是人质的意思,再早绑票抓到的人质关禁的地方,就叫秧子房,一般这种秧子房都设在核心。胡子(土匪)习惯称呼住处为窑,去抢劫叫砸窑,自己的核心老营盘叫底窑。

我在《通河文史资料》第三辑中看到有提到伪警察大队长高铭三带队与“墨林”郑魁武作战的文字信息,文中提到凤山杨木顶子,最初以为是现凤阳村东那个杨木顶子,但根据实地踏查和资料判定,“墨林”山寨位置所在地在现六道河子林场六道河沟里蚂螂河上源,小东林场园蘑顶子南怀下。

根据《通河县档永久卷40卷1号468卷》13页当事人、抗联第三军通河警备旅团长殷成祥二哥殷成禄回忆内容:“墨林”队所驻扎的元宝顶子山高林密,山寨设在山坳里,四周是大山,四角有炮台。寨里1000多平方米的营房,布局合理,战壕暗道相通,四周外用山丁棵子、刺老芽、老裹眼、暴马子等带刺的树木栅成防护墙,四周均有哨所和哨位。山寨向南每隔1500米设一道卡子,共有三道防线。卡子和山寨的炮台暗堡上边均为一搂粗的大木、分三层压住,非常坚固,暗堡之间有交通壕连接。

之后又找到了一些日军的资料,包括参加那次战斗的日军部队,日军豊桥步兵十八联队——《江西讨伐队的战斗报告集》和江西讨伐队大队炮小队长少尉上林真一的战斗回忆发现:最终确认“墨林”山寨的战斗地点就在现六道河子林场,蚂螂河上游,小东林场园蘑顶子前怀下。战斗地点的“山”不是杨木顶子而是“园蘑顶子”。

日军江西讨伐队的战斗报告内容很多,那次战斗,中日双方激战近一天。日军混编的江西讨伐队参战由一个讨伐队本部、另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四个步兵中队,又机关枪一个中队,在涉及通河地区的战斗中消耗子弹弹药两万五千多发,手榴弹、掷弹筒弹药158枚,配属有炮兵一个混成小队,大队炮(步兵炮)一个小队,联队炮(山炮)一个小队,消耗各类步兵炮弹、山炮榴弹、榴散弹196枚。

图片日军江西讨伐队战斗人员信息表

图片日军在墨林山寨山腹阵地工事内

首先,根据当时参战的日军步兵炮少尉小队长上林真一,在进攻“墨林”山寨凸出部的战斗回忆笔记,从日方角度解读那次与“墨林”队的战斗。

在昭和十年(1935年)三月十五日,位于夹皮沟屯(现福山屯附件)的“墨林”山寨突袭准备完成,小柴(日军少佐小柴俊男)部队在上午九时冒着降雪和寒气,沿着谷底的小径前进,克服了艰难的路况,庄严肃穆地向山岭进发。往上行进越加崎岖险峻,通往遥远大密林的道路视线仅有五十米不到,枯木横卧,阻碍了前进的路线,崎岖不平,断崖陡壁,导致装载弹药和粮草的车辆折损,驮载弹药的马车频繁翻倒,艰险的山林使人感到无奈。

然而,将士们团结协作,排除障碍,于次日到达了山寨南方约四里的地点。在这里,背包卸下,轻装上阵,吃着冻硬的饭团,全体士兵戴上铁帽(钢盔),分发手榴弹等,进一步进行战斗准备,在早上六时决心十足地向敌军阵地进发。随即大队长将機關銃及步兵炮各一分队分派给藤波(藤波俊二、大尉、第九中队中队长)中队,布置在右第一线,将伪通河警察队布置在左第一线,其他作为主力沿中央路前进(两翼包抄,中心突破)。

上午九时,我们的第一线队伍已经开始向前移动,山寨附近似乎有所察觉,但敌情完全不明,恐怕会不断加剧不期冲突的风险。在这里,小柴部队长下令第一线停止前进,并召来步兵炮,以威慑和引诱敌人进行数发射击。就在这时,一发炮弹响彻山间,看到敌方开始射击,于是...

对“墨林”山寨攻击的枪声已经打响。我方第一线与敌方仅有五十米的距离。部队长直接命令进攻前进,北方由星野(星野喜太郎、机关枪中队第一小队长)特务曹长率领机枪小队加入战斗。

第一线小队长河合(河合一三、第九中队第一小队长)少尉勇往直前,很快占领了敌人的监视阵地,并迅速前进追击敌人。部队长命令预备队和步兵炮小队前进,向监视阵地的位置前进。此时,我方第一线的河合小队布置在道路右侧,第九中队主力布置在道路左侧,机枪小队在道路上搜索敌人并进行攻击,声势壮大。

然后,敌人警戒阵地前有一块小开阔地,空地平坦,部队长命令大队炮联队炮的两门炮由上林少尉统一指挥,占领该地附近的阵地,协助第一线的战斗,并要求第一线及正在第一线进出的大队副官(日军中尉、西冈公平)提供射弹观察。

此时,步兵炮小队长(上林真一)立即进入小开阔地,对谷底阵地进行炮击。我们的第一线在密林中搜索敌人,猛烈前进,肉搏突角阵地和谷底阵地前方一百到二百米的地点,但敌人阵地低装巧妙,情况极不明朗,敌人的狙击非常精准,前进逐渐变得困难。部队长带着预备队追击第一线,命令步兵炮前进,并迅速在离突角阵地前一百五十米左右的道路上出现。步兵炮小队长接到前进命令后,迅速准备前进,“山炮分队因前进与射击困难”,留在原地,密切与第一线观察所联系,并根据情况随机炮击,观察班率领下前往第一线。此时,大队情报官(类似侦察参谋)久保田茂中尉勇敢地带领两名士兵,前进百米附近,对敌突角阵地进行射击侦察。

图片关东军陆地测量部1932年通河县夹皮沟地区地图

由于我方第一线兵力已经过于接近敌人,考虑到安全,炮兵暂时停止射击。此时敌人的射击变得更加猛烈,由久保田中尉指挥的有好几人已受伤。牧军曹指挥的第一分队进入了第一线附近的突角阵地,开始对突角阵地进行射击。由于敌方第一线突角阵地抵抗极为顽强,为了发展战局,大队长命令大队副官指挥右侧第一线的河合小队和星野机枪队,同时分出大队本部指挥机关进行右转,突破右侧的密林山岳地带,从敌阵地左侧高地方面进行迂回包围攻击,同时命令大队预备队斋滕(斋藤兴一、混成小队长)曹长带着步枪、轻机枪、榴弹筒,前往中央第一线,肉搏突角阵地。

此外,大队长在上午十时五十分知晓,由横户中尉指挥的伪满军骑兵第三十七团到达战场,以增援河合小队方向的战斗。在这里,战场以突角阵地前方的小径为中心,第九中队主力和片倉指导官指挥的伪通河警察队朝谷底阵地方向前进,右侧由久保田中尉指挥的满军骑兵第三十七团一连从山岳方向朝突角阵地左翼方向前进,中央是大队本部、斋藤小队和步兵炮小队占据第一线,向敌人突角阵地进发。

部队长手里没有预备队了,步兵炮小队长虽然在第一线,指挥着对突角阵地的炮击,但由于密林阻挡了视线,使用望远镜进行瞄准观察非常危险,于是不得不直接瞄准射击,但即使是微小的方向调整也无法进行,导致射击无法准确命中目标,无法轻易压制敌人。敌人防守顽强,我方第一线状况毫无进展,与右翼战斗部队的联系也逐渐中断。

部队长决定只能等待第一线的战斗,并亲自在最前线督促战斗。步兵炮小队长决定更进一步移动阵地,以压制敌人,但在侦察阵地时发现大量枯木横卧,形成死角,无法进行射击,于是决定召集携带手榴弹的炮手和步枪手,利用死角匍匐前进,投掷手榴弹,一举突入敌人阵地,击退敌人并占领阵地。

此时尾崎要一小队(机关枪中队第三小队)掩护的橫田分队和左翼攻击的齋藤小队都突入阵地,完全占领了敌方突角阵地。齋藤小队的铃木一等兵在突击中牺牲。

步兵炮小队长突入敌阵地后,立即命令同时突入的步枪分队长栗城军曹进行清扫,同时将两门炮分队分解搬运并前进。敌人留下三具尸体后撤至后方阵地。其中一名炮手铃木一等兵被射杀。稍后得知,匪首“墨林”在第一线突角阵地督战时被我方炮弹的碎片击中右下颌。

“墨林”队首领郑魁武他没有撤退,没有逃跑,也没有躲在后方,而是身先士卒亲率部下战斗在最前沿第一线,最后壮烈牺牲。此时,战斗还没有结束,这只是我方防守,日军进攻的前沿凸出部战斗......

图片墨林山寨战斗遗址采集的弹壳、炮弹破片、我方人员生活用具

未完待续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