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白山黑水铸忠魂

图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中国军视网特开设【英雄志 民族魂】专栏,挖掘整理抗战时期英烈的感人事迹,展现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浴血奋战的壮丽篇章,激励后人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赓续红色血脉。本期推出《【英雄志 民族魂】赵尚志:白山黑水铸忠魂》。

“黑水白山,被凶残日寇强侵占……待光复东北凯旋日,慰轩辕。”这首气壮山河的《黑水白山·调寄满江红》,是赵尚志将军在抗日烽火最艰难的岁月里,用血与火淬炼的诗篇。字字句句,饱含着他对山河破碎的悲愤,对民族自由的渴望,更昭示着他不惧牺牲、矢志抗日的钢铁意志与必胜信念。

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1908年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回东北从事革命活动。他曾两度身陷囹圄,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与百般诱惑,他始终坚贞不屈。

“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赵尚志临危受命,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1933年10月,他参与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并任队长,点燃了武装抗日的星火。次年6月,他领导组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任司令,与李兆麟等同志并肩战斗,创建了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日寇后方扎下“尖刀”。1936年,他先后出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成为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抗联旗帜。在日伪军疯狂“讨伐”、“清剿”的极端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将士浴血奋战。他们挺进松嫩平原,在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酷寒中爬冰卧雪,风餐露宿,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重兵围剿并重创敌人,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谈之色变。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率部与敌人作战时被特务出卖,身负重伤,不幸被俘。面对凶残的敌人,他大义凛然,誓死不降,痛斥日寇罪行直至生命最后一息。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运往长春“庆功”,将他的身躯投入松花江的冰窟之中,赵尚志将军壮烈殉国,年仅34岁。

英雄从未离去,浩气长存人间。今日的尚志市、尚志大街、尚志乡、尚志小学、赵尚志民兵应急连……英雄的名字早已融入山河大地,成为不朽的印记。他的事迹被改编成影视、小说广为传颂。2009年,他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荣列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