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1毫克即可致命,无特效药!

图片
图片

夏日来临

爽口的凉拌小菜

无疑是夏日必备

浙江有位大妈

却因一道家常菜中毒

在ICU抢救7天

全身“换血”


医生:

这种毒1毫克即可致命!

目前没有特效解药

哪怕高温烹饪也难以消除

很多人做饭时都做错了


01

被家常菜撂倒后

她全身“换血”才能保命


     当事人王姨(化名)是杭州淳安人,节俭的她操持着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


      日前,天刚蒙蒙亮,王姨就忙活起来。她拿出提前泡发好的白木耳,简单焯水后捞起,拌上调料做成凉菜,打算配着白粥当早饭。


     恰逢儿子一家假期贪睡不起,老伴又吃不惯这口,她便独自将一小碟白木耳吃得干干净净。


     谁知当天中午,腹痛突然袭来。王姨上吐下泻十几次,整个人迅速蔫了下去。她起初只当是吃坏了肚子,翻出家里治疗急性肠胃炎的药勉强服用。可扛到次日上午,这位平日里总是精神抖擞的老人,突然感觉全身酸痛乏力,连起床、走路都成了难事。


     家人见状急忙将她送到医院。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吓了一跳——王姨的肝功能指标竟超出正常值数十倍!尽管医生立刻进行了护肝、纠酸、补液等治疗,她的病情仍急转直下:很快陷入昏迷,肝脏功能全面衰竭,被紧急转往浙大一院抢救。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陆远强带领团队拼尽全力抢救。


     在与王姨儿子深入交谈后,专家团队得知,王姨吃的凉拌白木耳,是前一天煮稀饭剩下的,足足泡发了一整夜。


     陆远强听完陈述后,高度怀疑王姨是因吃了隔夜的白木耳,导致“米酵菌酸”中毒,立即对其进行血浆置换,并对症进行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他告诉王姨儿子:目前,米酵菌酸中毒没有特效的解药,只能通过血液透析,来稀释体内毒素,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但如果毒素摄入量过大,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经过近一周的抢救,王姨才成功脱险,转危为安。


02

泡发和烹饪时

很多人都会犯这个错


     吃一盘凉拌木耳,怎么就中毒了呢? 


     首先,白木耳本身不会产生毒素。正常泡发不会有毒。能毒倒人的白木耳需具备以下几个要素:高温天,泡发时间过长或泡发后放置时间过长。


     在上述条件下,很容易滋生椰毒假单胞菌。虽然这种细菌并不致命,但它的代谢物米酵菌酸毒性非常凶猛,是危及生命的“绝命毒师”!


     米酵菌酸具有耐高温、难溶于水的特性,高温烹饪也无法去除,所以即使认真清洗、煮熟已经“变质”的白木耳,毒素也没办法完全去掉,依旧会引起中毒。


     中毒后,潜伏期通常为0.5~12小时,也可能长达3天,其主要的靶器官是肝脏、大脑和肾脏,只要1毫克即可致命。


03
米酵菌酸中毒案例不少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由鲜湿粉(如河粉)、凉皮及泡发木耳引起的中毒事件。

     2023年7月,河南永城两人吃凉皮后中毒,致1死1伤。医生表示,两人均为米酵菌酸中毒。


     2020年10月,黑龙江鸡东一家人因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中毒,最终9人全部死亡,罪魁祸首即米酵菌酸毒素。


     2020年9月,广东深圳名女士吃完在家中泡发了好几天的黑木耳后,出现呕吐症状,被送进医院救治,一度住进ICU,最终经肝移植手术才救回性命。


     2020年7月,广东惠来发生了一起食用河粉(粿条)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11人中毒、1人死亡,也是于米酵菌酸中毒。


04

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这些食物也要特别当心


     米酵菌酸中毒食品主要为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常见的有三类:

1.谷类发酵制品

如发酵玉米面、酸汤子、吊浆粑、醋凉粉、凉皮、河粉等。


2.变质鲜银耳和泡发不当的木耳

如果发现木耳出现发黏、发软、存在异味等情况,应立即丢弃。


3.发酵薯类制品

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05

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 要选择正规厂家购买产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和保质期,用眼睛观察产品的性状,是否出现了霉斑、黑斑、粉斑、绿斑、黄斑等。


  • 食物泡发时间要控制好。泡发时间太长,各种病毒和细菌会持续滋生。泡发用水要干净,泡发时间不要超过2个小时,不过夜泡发。


  • 最好不要购买食用鲜银耳。


  • 家庭和小作坊一般不要制作或销售酵米面类食品。


  • 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一旦发现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及时就医,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梅雨季节

天气又湿又热

食物容易变质

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来源:莒县融媒、浙大一院、潮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