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冲突进入持久战,伊朗底气何来?双方弹药还能撑多久?

最近,伊以冲突那叫一个激烈,双方你来我往,谁也不肯让步。现在这冲突眼看着有进入长期化的趋势,大家肯定好奇,伊朗到底有啥底气和以色列硬刚?双方的弹药储备又还能撑多久?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分析分析。

图片


先来说说伊朗的底气。


伊朗的工业体系在中东地区相对健全,这可不是小优势。工业体系健全意味着它能自主生产不少武器装备和弹药,不用完全依赖进口。打起持久战来,自己能生产弹药,就不怕被别人卡脖子。不像有些国家,武器装备全靠买,一旦外部供应断了,那就只能干瞪眼。


再看伊朗的国土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地方大就有大的好处。一方面,战略纵深大,以色列想一下子把伊朗打趴下,那可太难了。就算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空袭,伊朗也有足够的空间来分散重要设施,降低被一锅端的风险。另一方面,国土面积大,人口分布也相对分散,不容易被集中打击。不像以色列,国土狭窄,人口又集中在城市,一旦遭到攻击,损失可就大了。


还有伊朗的导弹储备,据美以研判,在发射了约400枚导弹后,伊朗人手中还有大概2000枚可以威胁到以色列本土的导弹,以及不明数量的自杀式无人机。这些导弹和无人机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威慑力量。


伊朗的导弹射程覆盖200至3000公里,能形成多层次威慑。而且伊朗在导弹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洲际导弹技术的掌握,更为其军事威慑力增添了重磅砝码。要是以色列逼得太紧,伊朗这数千枚导弹齐发,以色列的防御系统还真不一定能扛得住。


说完伊朗的底气,咱们再看看双方的弹药情况。


图片


先看以色列,以色列有美国支持,这是它的一大优势。美国不仅给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还在政治上为其撑腰。但是现在美国自己也有麻烦,美国官员发出警告称,以色列防空反导系统的核心——“箭”式系统所用的反导拦截弹库存即将耗尽,单靠“铁穹”又无法保证防空效率,以色列的防空反导系统能力正在持续下降,一旦“箭”式弹药库存耗尽,以方的防空反导体系有可能崩溃。


美国方面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并在向以色列提供援助,可美国国内有人担心,美国大力援助以色列可能会导致美军自己的弹药库存见底。毕竟,萨德、爱国者等美制防空反导系统的导弹产能也较为有限,美国人的库存也不是非常富裕。


图片


就拿美国海军主要使用的“标准3”防空导弹来说,雷神公司在过去10年间,平均每年能够提供给美军50枚导弹,就算是在产能最高的2023年,美军也只拿到了71枚导弹,雷神与五角大楼喊了好几年要提高产能,但暂时还没有看到效果。而50枚导弹可能只够美军部署在阿拉伯海与以色列沿海的那5艘驱逐舰用一天的。如果在此次冲突中消耗了太多库存,美国可能也需要多年才能补足库存,这无疑将影响美国在全球的军事行动能力。


再看伊朗,虽然伊朗有大概2000枚可以威胁到以色列本土的导弹,但导弹打一枚少一枚,而且伊朗的导弹生产能力也面临考验。伊朗的工业体系虽然相对健全,但在国际制裁下,一些关键技术和原材料的获取还是受到限制,这可能会影响导弹的生产和补充速度。


另外,伊朗的防御系统落后且部分被摧毁,在以色列的空袭下,自身的防空压力很大,需要消耗大量的防空弹药来应对以色列的空中打击。

伊以冲突如果真的步入长期,双方都面临着弹药消耗和补充的问题。

伊朗有一定的底气和导弹储备,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以色列有美国支持,但防空弹药库存告急也是个大麻烦。


这场冲突的走向,不仅取决于双方的军事力量,还和背后的政治博弈、国际社会的态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后续的发展,咱们还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