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性学会家庭性教育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梁雅梦为参会者分享儿童性教育绘本的特点及家庭性教育的策略。
梁教授是语言学博士,长期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话语分析的研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同时担任多项国际期刊的审稿专家。
在本次分享中,梁教授从语言学视角切入,结合她的最新研究,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学术讲解。
梁教授以刘文利教授所著《珍爱生命•儿童生命教育绘本系列》(以下简称《珍爱生命》)为核心进行了学术分享。
这套绘本由8册组成,包括《我爱我的身体》《我的奇妙感觉》《我是怎么来的》《我的多彩心情》《我的家人和朋友》《我的职业我选择》《我要遵守社会规则》《我要保护好自己》。
梁教授总结了这套绘本的五大特点:
本土契合:绘本内容贴近中国文化与家庭生活,涵盖了中国家庭常见的情境与社会规则,如春节传统和家庭亲情。
引人入胜:以孩子熟悉的角色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帮助孩子理解复杂的知识。
理念创新:超越传统的性教育内容,加入了全面性教育的理念,如性别平等、社会规则、人际关系等。
科学准确:绘本用科学语言直白地讲解性知识,如生殖器官和分娩方式,而非使用隐喻或模糊表达,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行动指南:绘本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孩子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保护自己、表达情感并解决问题。
梁教授通过语言学中的话语分析方法,对《珍爱生命》绘本进行了深入研究。她引入话语合法化理论,分析了绘本如何通过图像和文字实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维护科学话语的权威性:以权威化策略为主,通过家庭角色(如父母)、社会角色(如老师)、文化符号(如孙悟空、花木兰)等增强绘本内容的可信度。
强化社会规则与价值观:通过正当化策略,融入社会规则与道德判断,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是合适的行为。
促进逻辑理解与科学教育:运用合理化策略,通过因果关系链(如“因为”“所以”),帮助孩子在逻辑层面理解性知识。
梁教授特别强调了《珍爱生命》绘本对性别平等的关注。
例如,绘本通过父亲角色破除性别刻板印象,鼓励孩子无论什么性别都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可以喜欢不同的颜色,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梁教授指出,这种设计不仅贴近中国家庭的文化特点,也有助于引导孩子建立更加包容与平等的性别观念。
知识传递:绘本中介绍了生殖健康、性别平等、人际关系等综合知识。以科学语言解释复杂的生理过程,如自然分娩和剖宫产。
技能培养:教授孩子如何表达情绪、沟通问题、保护隐私。提供具体的行动策略,如何面对危险和求助。
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尊重、包容、非歧视,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生命观和价值观。通过正向的语言与情境设计,让孩子感受生命的奇妙与美好。
健康与福祉:全面提升孩子对性与生殖健康的积极态度。帮助孩子建立对生活的热爱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梁教授最后总结道,《珍爱生命》绘本不仅是一套科学性与文化性兼具的性教育优质资源,也为儿童性教育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实践范例。
她还呼吁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共同参与性教育研究与实践,推动其学科化建设。“我们可以用各自领域的知识,为性教育赋能,为孩子们的全面成长贡献更多力量。”
排版:万丽、陈海云
审核:刘文利、胡佳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