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轰炸伊朗后,以色列开启礼赞大会,特朗普成了内塔胡尼亚的“文明之锤”

6月22日,一段夜色中录制的视频悄然出现在以色列社交平台,由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亲自发布。他面色严峻、语气激昂,宣布一件“兑现承诺”的大事:伊朗的多处核设施,在美国发动的空袭中被彻底摧毁。

这是一次以战争语法写下的庆典。以色列总理的语言毫不掩饰狂喜:“你们都记得,我曾向你们承诺,无论如何,伊朗的核设施都会被摧毁。这个承诺已经兑现。”

而兑现者,不是他,而是远在万里之外、身居白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

图片

“无与伦比的朋友”:以色列向华盛顿顶礼膜拜

据《耶路撒冷邮报》6月22日报道,在伊朗的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大核设施遭美军空袭的第二天,以色列政坛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感恩浪潮。

“特朗普总统正在勇敢地领导自由世界,”内塔尼亚胡在视频中说道,“他是以色列的伟大朋友,一个无与伦比的朋友。”

这句话在当下的耶路撒冷,仿佛成了一种官方通用语言。以色列领导人集体登场,轮番以修辞竞赛的方式,向华盛顿致敬,向特朗普献词,仿佛在为一尊仍活着的神像立碑。

国防部长卡茨称,这是“地球上没有其他国家能做到的事”。外交部长吉迪恩·萨尔更是诗意横溢:“特朗普用金色字母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历史的扉页上。”

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则选择了大词:“这是一个自由、责任与安全原则取得胜利的时刻,是恐怖、邪恶轴心与希望轴心之间的决定性时刻。”

特朗普的“正义之力”:一场精心设计的战争叙事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高层不但盛赞特朗普的军事决策,更将这次空袭上升为“文明世界的历史节点”。

内塔尼亚胡用上了这样一组话术:“美国强大而正义的力量”,“特朗普今天的领导地位创造了一个历史支点”,以及“通过力量实现和平”。

“先有力量,然后才有和平。”这是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反复咀嚼的共同信条。战争不是和平的反义词,而是前奏曲。这种语法背后,是对地缘结构的重塑企图,更是对伊朗威慑战略的直接摧毁。

特朗普亲自致电内塔尼亚胡、致电以色列国防军、致电以色列人民,“祝贺”他们。这种三重叙事,既是对白宫地缘版图的加固,也是对美国国内选民的再度“安抚”——一位真正“让美国再次强大”的总统,在用轰炸换取世界的尊重。

政治互赞背后的战略共谋

以色列这场“荣耀绵延”的演出,其实远不止感激。它更像是一场有章法的外交演算。

一方面,内塔尼亚胡借美国出手解决了以色列长期悬而未决的“伊核威胁”焦虑;另一方面,以色列的反应也为特朗普提供了国际支持的样板——当欧美盟友内部意见分裂之际,以色列用最直接的方式表态:只有特朗普,才是中东秩序的再造者。

在内塔尼亚胡的语境中,这不仅仅是一场空袭,而是一次“历史支点”的创造:美国成功阻止了“世界上最危险的政权”获得“世界上最危险的武器”。而这一切,并非通过制裁、谈判或共识,而是通过直接摧毁。

这正是以色列梦寐以求的解决方式。它不仅摧毁了伊朗的地下核梦,也顺势摧毁了温和主义与妥协外交在中东的最后余晖。

“感谢你,文明力量感谢你”

从总统到部长,从摩萨德到国防军,以色列的政坛如同一座合唱团,以统一的音调向特朗普献词。

赫尔佐格特别提到,“希望这场空袭能推动释放加沙被扣押人质”。这一段话不无用意——借此将伊朗、哈马斯和“邪恶轴心”捆绑在同一个审判席上,以呼唤“自由世界”的正义联合。

内塔尼亚胡则更进一步:“我感谢你,以色列人民感谢你,文明力量感谢你。”这不仅仅是外交语言,而是将美国塑造成“人类文明之锤”的高调战略宣传。

而美国的回应呢?沉默而强硬。特朗普没有在公开场合夸耀“摧毁伊朗核计划”的技术细节,却由盟友代为发声,让以色列完成这场“功德簿”书写。

这既是一场精密的战略安排,也是一种刻意构建的叙事留白——留给美军自己说话的时刻尚未到来。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当以色列用这句话形容美国时,它不仅是对一场空袭的惊叹,更是一种权力的指认:谁来掌握中东的火种,谁就主宰世界的节奏。

以色列在空袭后展开的这场外交合唱,不是外交语言的堆砌,而是一场权力互信的盛典——特朗普需要以色列的拥抱,以色列需要特朗普的手雷。

在这片反复被战争重构地图的土地上,没有一场“赞扬”是无缘无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