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4名护士因护理记录失实被暂停执业!

导读

 护理工作关乎生命,亦系法律责任。一纸虚假记录,轻则暂停执业,重则身陷囹圄。本案中的四名护士的经历警示同行:唯有恪守“客观、真实、准确”的记录原则,方能保护患者安全、捍卫职业尊严。



家属发现护理记录与事实不符

2023年11月,某市卫健委收到信访局转办的一起案件,信访人反映其子陈XX于当年5月份在河北某医院进行骨髓移植手术,经治疗恢复。2023年10月复查,有两项数值偏高,于10月19日到本地三甲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次日早晨患儿病情进一步恶化,转入ICU进行治疗,后患儿于10月21日凌晨抢救无效死亡。

事后家属查看患儿病历,认为病历中护理记录单记载的“10月20日凌晨患儿进行了鼻导管吸氧”,以及多处血氧饱和度的记载均与事实不符,于是向信访局等部门进行投诉。


4名护士被暂停执业
在调查过程中,执法人员了解到,患儿陈XX入院后,其主治医生李XX通过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判断其为骨髓移植后血栓性微血管病可能性较大,在完善检查进一步确诊病情的同时,准备对患儿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同时给患儿下达了一级护理和进行心电监护的长期医嘱。但是责任护士张X,以及当日值班的护士郭XX、张X、王X在当班期间,查看患儿后均认为患儿病情稳定,就没有给其进行心电监护,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编造了患儿心跳、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数值。在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当班护士王X只是给予面罩吸氧,但在护理记录中记为鼻导管吸氧。
虽然这起医疗纠纷中,鉴定结论没有证明患儿死亡与护理不当有关,但由于伪造病历,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最终4名护士被当地市卫健委给予7-8个月停止执业的行政处罚。

警钟长鸣:筑牢护理执业的法律防线

这起事件为整个护理行业敲响了警钟。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增强法律意识:医护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医生的医嘱,要认真执行并做好记录。

保持客观真实:护理记录是医疗活动的重要证据,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完整。不得伪造、篡改或隐匿病历资料。

加强沟通协作:医护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和医疗秩序。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

这起四名护士伪造病历被暂停执业的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护理执业必须筑牢法律防线。只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才能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和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让我们以这起事件为鉴,警钟长鸣,共同推动护理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