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造船商奥斯塔美国公司(Austal USA)称,美国海军最后一艘“独立”级濒海战斗舰(Littoral Combat Ship)——未来的“皮埃尔”号(USS Pierre,LCS 38)已成功完成验收试验。这一里程碑事件发生在2025年6月,该舰从该公司位于阿拉巴马州莫比尔的造船厂出发,前往墨西哥湾进行了一系列作战测试。
验收试验是舰艇正式交付海军前的最后一道主要关卡——这些测试的完成,为“皮埃尔”号在今年晚些时候的移交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标志着美国海军最具争议的舰艇级别之一的生产正式结束。
“独立”级舰艇由澳大利亚公司奥斯塔(Austal)根据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LCS)计划设计。该级舰艇采用三体船型和铝制结构,旨在浅近沿海海域执行任务,其核心属性为速度和模块化。
然而,该计划长期面临审视。该级早期舰艇——包括“独立”号(LCS 2)和“科罗纳多”号(LCS 4)——远未达到预期服役寿命便提前退役,主要原因是技术难题和不断攀升的维护成本。2010年才服役的“独立”号于2021年7月退役,“科罗纳多”号紧随其后,在仅服役8年后于2022年9月退役。
尽管遭遇这些挫折,“独立”级后续舰艇的建造和交付进程更为顺利。最近三艘舰艇——“堪培拉”号、“圣巴巴拉”号和“奥古斯塔”号于2023年下水,“金斯维尔”号于2024年下水。如今,“皮埃尔”号成为交付前最后一艘完成海试的舰艇。
虽然多艘濒海战斗舰的提前退役招致了立法者和军事分析人士的批评,但美国海军仍在评估剩余舰艇如何为近岸和分布式作战贡献力量。部分舰艇预计将出售或移交给伙伴国家,而另一些则将继续服役,但任务定位将调整为专注于水雷对抗和无人系统集成。
随着“皮埃尔”号标志着濒海战斗舰生产线的终结,造船商得以将全部精力转向更新的平台,这些平台被认为更符合当前的战略需求。
尽管濒海战斗舰概念曾被誉为海军作战的革命性转变,但其复杂的操作历史已使其成为平衡发展速度与长期可持续性的典型案例。美国海军目前正投资于新型多任务战斗舰艇,包括“星座”级护卫舰,预计该级舰艇将在高对抗环境中提供更强的续航力、火力和生存能力。
【小编毒舌】LCS可以说集美军错误的军事理论、武器研发、成本控制之大成,不仅浪费了美军的精力,也让巨额的军费被浪费在海量的验证之中——不过也感谢它们做出的巨大验证,让中国海军绕开了这个坑,白头鹰被摸成秃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