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为“试行”,作为技术先导,其意义极为重大。
此次以“基本项+提升项”的方式,从多个方面,为未来西安好房子划定新标准!
此前,住建部提出“建设好房子”的理念,强调住宅不仅要满足基本居住功能,更应承载绿色、安全、健康、美好等多重属性。
这次《指引》的出台正是在此宏观背景之下的地方性落实。
通读之后,不难发现,这一次对于结构到空间,环境及智能,围绕“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绿色低碳、智慧便利”四个维度,提出了“基本项+提升项”的设计框架。
安全耐久:地基、结构、阳台、雨篷统统升级;剪力墙不小于200mm,设计寿命可以达到100年。
绿色低碳:鼓励太阳能、新风热回收、绿色建材;建议每户建筑使用BIM设计、推广装配式装修。
健康舒适:层高建议不小于3.15m;卫生间鼓励干湿分离;空调机位不能热风直吹邻户窗;每个房间最好能“对流通风”。
智慧便利:支持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鼓励人脸识别、远程抄表、智能安防;给水排水、插座、照明都要与未来智能家居兼容。
总体来看,住房产品在经历了“量”的快速扩张后,现在已经到了需要在“质”的维度上实现提升的节点。
房子不仅要满足基本居住功能,更应要具备绿色、安全、健康、美好等多重属性。
政策只是“试行”,为什么说它意义重大?别小看试行二字,从影响上看,这对于房企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一方面,这将倒逼开发商“由外向内”转型,促使房企将精力由“面子”转向“里子”,产品竞争焦点从“地段+价格”向“品质+体验”转移。
而通过“基本项+提升项”的设计框架,意味着住宅可形成“合规型—改良型—优质型”梯度,促进市场细分与品质溢价。
同时,通过鼓励使用装配式装修等内容,推动建筑工业化与设计标准化加速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效率。
另一方面,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这无异于提供了一份验标清单。无论是从门厅宽度、空调位排布、通风采光,还是从结构布局、层高尺度、地库动线,都给出了明确标准。
房子是否达到了“好房子”的标准,一目了然。
如果能够尽快的构建“高标准、高质量、高体验”的住宅体系,不仅人居环境有所提高,也将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西安品质住宅”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