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宝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节气饮食是民俗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将它与养生联系到了一起,认为它是中医养生值得去继承和发展的东西,《中国临床营养网》特邀陕西中医药大学慢病食疗养生团队辛宝教授将在今后每个节气推出一篇节气养生的理论和应用文章,希望与大家共同学研交流。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饮食,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根据夏至时节阳盛极、阴始生的特点,宜晚睡早起。中午可小憩,缓解疲劳的同时还可避免暑热侵袭。由于夏日炎热,皮肤腠理开泄,室内使用空调时,要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以防风热感冒。
温水冲澡可缓解暑热、消除疲劳,清洁身体的同时还有改善睡眠、增加抵抗力的作用。该引起注意的是,夏季不可过于贪凉,适度出汗是解决暑湿很好的方法。
夏季重在养脾,“冬吃萝卜夏吃姜”,晨起空腹吃姜或喝一杯姜糖水是养护脾胃阳气的好办法。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