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夏至


节气 | 夏至
二〇二五年六月二十一日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农历五月廿六,太阳运行毕宿

夏至 Summer Solstice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太阳到达黄经90°


图片

夏至之色-扶光 |

扶光,古人对阳光/日光的尊称,日出之时扶桑浴东海之光色,是一种温暖的肉粉色。东方的初光如同粉嫩的婴孩,又如初见的少女,象征着生命的温暖与活力。南朝谢庄《月赋》中述:“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明朝王世贞《明月篇》中写道:“长安月,团团薄太清。初见扶光浴东海,俄看垂象满西京。东海一轮承日起,西京万户回光里。叶叶坠云衣,溶溶飘露蕊。”夏至时,北半球一年日光最长,是以取扶光之色。


图片
夏至-中轴线之故宫中和殿 |

中和殿,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之一,位处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名“华盖殿”,嘉靖时遭火灾重建更名“中极殿”,清代改名“中和殿”,意为秉中庸之道,求天下和顺,沿用至今。中和殿是皇帝参加祭典及处理官方事务的预备场所与休息室,中和殿建筑形制正方,面积580平方米,高19米,殿四面门窗形制取自古代的“明堂”,大殿正中设有皇帝的宝座。



夏至【节气 · 物候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夏至,也称“夏至节”,古时又称“夏节”,它不但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据《恪遵宪度抄本》述:“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公元前20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到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如果有人在北回归线附近,还可以看到“立杆不见影”的奇特景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中说:“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


图片


古代描述天文、气象、物候历法的《逸周书·时训解》中记:“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即说夏至这一天,鹿角脱落。过五天,蝉子开始叫。又过五天,半夏草长出。




图片


七十二候
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
在暗夜保护的道路上,
每一个微小的努力,
都将汇聚成守护星空的磅礴力量,
照亮人类文明前行的道路。
暗夜保护我们在行动!

—— 更多精彩天文内容,尽在中国国家天文》 5月刊 ——


图片
图片
点击订购
插画 《夏至-中轴线之故宫中和殿晨沙
编辑 怀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