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是指即使不去工作,我们持有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也可以覆盖我们的正常支出,使我们的生活可以维持在一个较为舒适的水平,这样我们就不用通过出售我们的劳动力来换取支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资金,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其实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通过基金理财实现财富自由的,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收入在扣除房贷、车贷、父母赡养、子女养育、保险、物业费、加油费、取暖费、人情世事等各种费用后,并且还不能生大病,剩下的钱交给巴菲特理财也没法实现财富自由。
甚至有些投资者成功做到了‘你不理财,财不离你’,最后一统计:越理财越少。对于这部分基民,我建议还是买点长期年均收益5%左右的纯债基金吧。
我们都知道:收益 =本金*收益率,想要取得高收益,要么本金足够多,要么基金收益率足够高,对于普通基民来说,这两点都很难满足。
由下图可知,公募基金的长期收益率并没有那么高,风险最高的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率约为12%,所以要想通过基金理财获取实现财富自由的收益,必须要有足够大的资金投入,而能有如此投入的基民,估计已经财富自由或者在实现财富自由的路上了。
我们可以用‘72法则’来近似计算我们的投资资产翻倍需要用多长时间,同样的,也可以计算出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下,我们的资金在多长时间后会贬值一半。例如A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是12%,按照‘72法则’,投资该基金的资产翻倍需要用时:72/12 = 6年。
了解了不同类型基金的收益率,再来看一下个人投资者收入以及金融资产规模。由中基协发布的《全国公募基金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2020年度)》可知:超九成个人税后年收入在 50 万元以下,近七成投资者金融资产总规模低于50万元,如图所示:
来看一下截止到2022年一季度A股个人投资者结构:A股自然人投资者中,活跃账户数约为5000万左右,其中资产在1万以下占比约为23%,1-10万占比约为48%,10-50万占比22%,50万以上的投资者仅不到7%,如图所示。
货币基金、纯债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中,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是最大的,长期年化收益率在12%左右,同样的,高收益面临着高风险,其最大回撤超过48%。多数普通投资者在面临这样的回撤时,又有几人能够逢低分批买入,以更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基金份额等到将来市场行情好转时获取更高的收益呢?不少基民往往在低点割肉离场,等到市场高涨时再追高买入,让本就不高的基金收益产生损耗。
投资一定要考虑人性,不能用理想化的数据去验证现实,以下图为例:定投20年,每月投入1500元,年化收益率12%,20年后收益为1019786元。很难保证这么长时间基金会不会‘变质’,基民能不能坚持,很多基民可能在市场回撤时就割肉离场了。
说句玩笑话,通常你卖掉的基金、你没买的基金、你100元试水的基金才是涨得好的基金。
毕竟,像下图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见,遇到了也未必能抓住,抓住了也未必投入大额本金:通常①你卖掉的基金②你没买的基金③你100块块试水的基金才是涨得好的基金。
我们要找准自己的理财目标,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通过理财实现财富自由与通过理财获取一定的睡后收入是不同的,不要混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通过理财实现资产增值、跑赢通胀,获取一定的睡后收入才是我们的目标。
工资不高的话,只靠工资理财还是很难实现财富自由的,但这也不是我们不理财的理由- -人生何其长,理财很重要- -工资会涨,副业会发展,我们还是要有理财的意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财观,要不然人云亦云,投资时没有主见,很容易被割韭菜。另外,当我们的资产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通过理财是可以加速我们实现财务自由的步伐的。
注意:文章中列举的具体基金只是举例需要,并非推荐;本文亦非投资建议,不作为基金买卖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