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酒消愁真的会“愁更愁”?科学家发现爱喝酒容易导致抑郁

该内容由AI辅助创作

01

“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句古诗道出了许多人心中的无奈。但你可能不知道,这句话不仅是诗人的情感抒发,背后其实还藏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最近,厦门大学与河北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首次揭示了饮酒与抑郁之间存在一种全新的神经调控机制——杏仁核中 Menin 蛋白的异常变化可能是连接酒精使用和负面情绪的关键桥梁。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喝酒后反而更容易陷入情绪低落,也为未来开发抗抑郁和戒酒的新疗法提供了潜在靶点。

图片

02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选择了常用于行为学研究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他们先让小鼠自由选择喝水还是喝10%的酒精溶液,持续观察两周后根据它们的偏好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对酒精兴趣不大(低偏好),另一组则明显“嗜酒如命”(高偏好)。

结果令人惊讶:那些爱喝酒的小鼠,普遍表现出更强的抑郁样行为。比如,在尾悬挂和强迫游泳测试中,它们不动的时间更长,显得更加“放弃挣扎”;而在甜水偏好测试中,它们对糖水的兴趣也明显降低,这是抑郁症动物模型中常见的表现。

统计显示,100%的高酒精偏好的雄性小鼠出现了抑郁倾向,雌性比例也高达80%。更有趣的是,当研究人员人为诱导小鼠出现抑郁状态后,这些小鼠也会主动增加酒精摄入量。也就是说,抑郁和饮酒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大脑中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呢?

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聚焦于一个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大脑区域——杏仁核。通过对这部分组织进行基因测序分析,他们发现了一个关键角色:Menin蛋白。这种蛋白在高酒精偏好小鼠的杏仁核中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为了验证 Menin 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专门的基因编辑小鼠模型。他们发现,当特定类型的抑制性神经元中缺乏 Menin 时,小鼠不仅饮酒量大幅上升,抑郁行为也更加明显。而如果人为提高 Menin 的表达,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图片

图片

原来,Menin 并不是直接控制情绪或饮酒欲望,而是通过调控一个叫做 GAT1 的转运蛋白来发挥作用。GAT1 是负责清除神经递质 GABA 的“清洁工”。当 Menin 减少,GAT1 也随之减少,导致 GABA 在大脑中堆积,干扰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从而影响情绪和行为。

换句话说,Menin-GAT1 这条通路就像是一道“情绪刹车”,一旦失灵,就容易让人陷入饮酒-抑郁的恶性循环。

03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人类中有一种 MEN1 基因突变体(G503D)与抑郁症高度相关。他们在小鼠身上模拟这种变异后,也观察到了类似的酒精依赖和抑郁倾向。而通过恢复杏仁核中 GAT1 的表达,这些负面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它首次系统地揭示了酒精和抑郁之间可能存在的一种共病机制,并为未来的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许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或基因手段调节 Menin 或 GAT1 的功能,帮助那些深受情绪困扰又难以戒酒的人群。

参考

Chen, Zhenlei, et al. "A neural substrate of comorbi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lcohol use." Molecular Psychiatry(2025):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