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的3个「无痛省钱法」

图片


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冰冰。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位用户的留言,她说自己目前在孕期,作为一名准妈妈,应该为自己和宝宝准备些什么?


我还记得,当预产期越来越近,「筑巢」反应也变得强烈,我迫切地想为家庭和宝宝做些什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停地「买买买」。


现在,我家宝宝已经9个月了,回头再看,却发现有很多钱可以「省下来」。

图片

01

我们初为人母(父)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可「最好」并不意味着「要花很多钱」。


尤其在宝宝成长的前几年,一些物品使用周期很短,不加节制地购买,就容易造成浪费。


我发现了一些「少花钱但效用不打折」的经验,可以与你分享:


1)能买二手的,不急着买新的。


像婴儿床和婴儿推车这类单价高且使用周期短的物品,我们可以先考虑成色不错的二手,实用性一样,价格却低很多(往往原价的1/3就能入手)。


可以通过熟人、二手平台、母婴社群获取这些大件物品的出手信息(如:闲鱼、豆瓣二手母婴小组)。


至于具体的类型,可以根据自家情况决定。


比如婴儿床跟卧室大小、宝宝睡眠习惯有关,我家用的拼接床,也有朋友表示床中床最香。


婴儿车最看重便携还是防震,取决于平时几个人带娃出门,有没有电梯等等。


2)按阶段分批添置「宝宝用品」。


我在待产时,看到可爱的小衣服、奶瓶,也忍不住买多。


但在实际养育过程中,我发现添置宝宝用品应该:精简、耐用。


0-3个月宝宝长得特别快,像我们家宝宝(出生6.3斤)52码的衣服只穿了1个月左右,包括后面的59码、66码、73码…


随着宝宝的生长,很快就要换大一码,衣服够换洗就可以了,不必准备太多(我家基本每个尺码就3~4件)


更不要像社交平台上说的,上来就囤一堆90码。


一方面,孩子穿得合身才最舒适好看;

另一方面,随着小朋友慢慢长大,ta的气质、性格显现出来,才能更好地买到适合的风格。


如果关于「待产包」的准备,你感到毫无头绪,我从「精简」的角度帮你整理了一份清单,可以按需采购:


图片


*原则上,但凡有犹豫的,都可以先不买,真要用了再买也完全来得及。


3)合理使用「生活平替」。


我经常在宝妈群看到各种拼单活动,有时会触发「消费焦虑」,本来没想买,但是看见别人都买,内心有点动摇。


好在我遇到了一个良心月嫂阿姨——


她告诉我:所谓的彩色卡、触感书价格不低,但效果雷同。


我们完全可以用红色信封、蓝色纸巾、绿叶菜,来教宝宝认识颜色和材质,既环保又实用,还能鼓励宝宝动手感知。


后来我发现,这种「育儿焦虑」是因为我们对宝宝生长变化不了解,生怕错过了什么最佳时期;


因此,分享一本新手爸妈的参考书——《崔玉涛育儿百科》,咱们每个阶段提前翻一翻,就不会用「盲目消费」去掩盖焦虑了。


图片

图源:豆瓣读书


育儿这件事,不是「花得越多,越负责」;是「花得刚刚好,才懂得珍惜」。

图片

02

确定好「物品」的归纳与添置,接下来我还建议你:系统地梳理家庭财务,为迎接宝宝做各项开支的规划。


以我们家为例,我最先准备的是「现金池」。


除了家庭3-6个月的必要生活开支,比如房贷、日常开支、产检费用等。


我还准备了1笔「生产应急金」来应对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这笔钱我建议放在高流动性的货币基金或银行活期账户中,便于随时取用。


第二个准备是「完善保障池」。


在孕中期,我花几百元买了一份定期寿险。父母表示不理解:生孩子前买寿险做什么?


图片

图源:作者的保单合同


其实是因为几年前,我看过一部纪录片——《生门》


高危产妇、医生争分夺秒抢救、生产中瞬息万变的风险。


这部真实的医疗纪录片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分娩不是每次都简单地「水到渠成」, 它可能隐藏着极端风险、昂贵代价和生死抉择。


图片

图源:《生门》纪录片


我开始想:如果我出了事,父母怎么办?宝宝怎么办?


我是独生女,父母年迈,丈夫还年轻。我希望他们无论面对什么局面,至少生活有保障。


其实除了定期寿险,我和宝爸的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也都在宝宝出生前配齐了。


我始终认为,宝宝最大的保障是父母,所以从风险把控的角度来说,父母自己的保险要比宝宝的保险更重要。


第三个准备是「小家庭的目标池」。


有了宝宝之后,我们小家庭的攒钱目标暂时从「旅游」「买游戏机」变成了「宝宝开支」。


我们把宝宝出生后一年基本开支预算(奶粉、疫苗、尿布、日用品、保险等),单独存放在一个子账户,做到专款专用。 


最后是「小家庭的金鹅池」。


金鹅池是通过「钱生钱」的方式去规划教育金、养老金、房屋改善等中长期计划。


坦白讲,我在孕期到生完宝宝的这9个月,时常感觉「现金流紧张」,所以「金鹅池」这方面我只做了1件事:把「宝宝压岁钱」存进「储蓄险」。


总体来说,我认为「金鹅池」有余力就做,没有余力就先着力于「现金池」和「保障池」。


通过以上梳理,无论是物品还是财务状况,都变得「一目了然」。

图片

03

我知道,在孕期面临这么多选择和支出,有时候会让人感到焦虑。


但如果我们把这些准备看作一次「全面整理」家庭财务与生活的机会,它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场成长。


你不需要一步到位,也不需要追求「别人家买了什么」。


把家庭财务打理清楚,把物品准备得当,就是送给宝宝最踏实的「第一份礼物」。


愿你怀着平和的心,带着期待的眼,为小生命准备一个温暖而踏实的起点。


晚安图片


早晚听简七,get有用又易懂的理财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