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周年系列培训预告 | 《民营经济促进法》背景下的有效刑事辩护

培训主题


《民营经济促进法》背景下的有效刑事辩护


时间地点


6月26日13:30-17:00

远洋·光华国际C座22层多功能厅


讲师介绍


刘品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检察官学院兼职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兼职教授。以专业律师、司法鉴定人、专家辅助人等兼职身份走进案件办理的一线,由此获得了观察未来已来之法治样态变迁的独特机会。长期致力于法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研究和中国“电子证据学”新学科的创建。撰写了《电子证据法》等“六部曲”,并探索设立“电子证据法”“大数据智能司法”“网络犯罪治理”等交叉课程。以网观法、以网思法、以网学法,是他的专业标签。


邓昌智,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公安部资金分析专家,计算机应用博士,主要研究资金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公检法领域的应用。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包括经济犯罪资金分析侦查关键技术研究、面向金融犯罪的检察办案的资金审查关键技术等。主持公安部违法犯罪资金查控平台、多类罪分析模型建设;参加了公安、检察院、纪委监委等单位的涉税、洗钱、非法集资、传销、非法经营等领域重大案件的资金分析工作。参与公安部资金查控数据标准的编写,还编写了论著《违法资金分析与查控技术实务指南》。


夏俊,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法律硕士。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中国刑法学会会员,第十二届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委委员,北京市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会员,曾任第十一届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实务研究会秘书长,曾任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荣获2024年度LegalOne客户信赖律师:杰出女律师(华北)15强称号,荣获2024年度中国区LegalOne实力之星称号,获得2024年度律新社“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律师称号,获得北京朝阳区“优秀律师”荣誉称号。


臧德胜,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曾任某法院刑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从事刑事司法工作20余年。先后出版著作《有效辩护三步法》《法官如此裁判》《法官如何思考》等,发表论文、案例分析40余篇,曾被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劳模)等。现任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实务导师,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刑事胜谈”,为多家企业提供刑事顾问类法律服务,多次赴国家法官学院、律师协会、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为法官、检察官、律师、公务人员、企业高管、在校学生讲授“法官裁判思维”“庭审驾驭”“裁判文书写作”“职务犯罪预防”“企业高管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有效辩护”等课程,传播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聂素芳,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研究员,刑辩技能培训项目导师,《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中国刑法学会会员,北京市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会员。多次在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进行专题授课,并多次受邀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模拟法庭大赛评委嘉宾。


翁小平,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师范大学刑法学博士,兼任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培训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实务导师;参与了多件重大、复杂经济犯罪、职务犯罪、走私犯罪等案件的辩护工作;擅长处理互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互联网金融、刑民交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等领域法律事务。


内容简介


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民营企业的刑事司法保护迎来新机遇。本次研讨会聚焦涉企案件中的实务难题,探讨如何通过有效刑事辩护为企业保驾护航。在数字经济时代,电子证据成为涉企经济案件的关键,如何精准审查与质证资金类电子证据,将直接影响案件走向。同时,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趋利性执法现象,辩护律师需要创新策略,在复杂环境中维护当事人权益。


民营企业财产权保护是另一个核心议题,如何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实现突破,需要理论与实务的深度融合。《民营经济促进法》为刑事辩护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如何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辩护工具,值得深入探讨。此外,涉企犯罪中单位责任的认定标准与辩护要点,也是企业合规与风险防控不可忽视的环节。


本次研讨会特邀多位权威专家,围绕《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要义,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与实战经验分享,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风险防范指南,筑牢企业合规经营防线,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