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骂领导吸烟被开!法院判决引热议:骂人不对但吸烟就对了?

一条朋友圈引发的“职场地震”:女员工因骂吸烟领导被开除

2018年9月27日,北京某公司HR徐小娇(化名)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爆炸性内容:

“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么?怎么还不去死……实名诅咒你全家。”

图片

这条朋友圈很快引发公司高层震怒,10月8日,公司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直接解除了徐小娇的劳动合同。

徐小娇不服,先是申请劳动仲裁,失败后又起诉至法院,要求公司支付13.9万元违法解除赔偿金。然而,一审、二审法院均驳回了她的诉求,认定公司解雇合法。

法院判决关键点:骂人就是违纪,吸烟问题另算

法院的判决逻辑非常明确:

✅ 公司有权制定规章制度:员工手册明确规定“辱骂、威胁同事”属于严重违纪,可立即开除。该手册经民主程序制定,合法有效。

✅ 朋友圈内容已构成辱骂:徐小娇的言论并非“合理批评”,而是带有侮辱性、诅咒性质,明显超出正常表达范围。

✅ 吸烟问题≠骂人正当理由:法院承认办公室吸烟确实违规,但徐小娇应采取合法方式(如投诉、举报)维权,而非公开辱骂。

网友炸锅:法院判得对吗?

判决一出,评论区瞬间分裂:

支持公司派:

- “职场不是微博,骂人就是不对!”

- “吸烟归吸烟,诅咒别人全家算怎么回事?”

力挺员工派:

- “领导在办公室抽烟害人,公司不管,员工骂两句反而被开除?”

- “法院只盯着骂人,吸烟的危害闭口不谈?”

重点解析:为什么徐小娇输掉官司?

这起案件看似简单,却隐藏着3个关键法律问题:

  • 公司规章制度的合法性:

- 只要制度经过民主程序(如职工大会讨论)并公示,法院一般认可其效力。

- 徐小娇签过员工手册,意味着她同意遵守相关规定。

  • 言论自由的边界:

- 劳动者有权批评公司管理问题,但不能侮辱、诅咒他人,否则可能构成违纪。

- 如果徐小娇只是发“办公室吸烟危害健康,请公司加强管理”,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 维权方式的正确选择:

- 面对违规吸烟,她可以:

✅ 向公司HR或管理层投诉

✅ 向当地控烟办举报(北京有严格控烟条例)

❌ 但不能用违法手段对抗违法行为。

职场生存法则:遇到违规行为,如何正确维权?

这起案件给所有打工人上了一课:

情绪发泄≠有效维权:骂人一时爽,但可能丢工作、赔钱,甚至被告诽谤。

正确维权姿势:

1. 先取证:拍下吸烟证据,记录时间、地点、证人。

2. 按流程举报:向公司管理层、工会或政府监管部门(如控烟办)投诉。

3. 法律手段兜底:若公司不处理,可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

法律不鼓励“以暴制暴”,但也不纵容违规吸烟。这起案件的核心并非“吸烟VS骂人谁更错”,而是维权方式是否合法。法院的判决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

⚠️ 你可以反对违规行为,但不能用违法方式对抗。

⚠️ 公司有权维护职场秩序,但也不能对吸烟问题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