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领航北极合作—能源大战与地缘博弈新前沿

Club提要俄美代表在沙特利雅得的会议刚刚落下帷幕,媒体爆出俄方参会代表曾表示,俄罗斯“邀请”美国共同投资开发北极油气资源。此前,北京对话特约专家洪农撰文指出,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气候变暖使得北冰洋航道更加畅通,为中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会。然而,美国对中俄在北极的合作持怀疑态度,这可能加剧该地区的战略竞争。洪农认为,中俄北极合作能否成功,将取决于两国如何有效应对这些复杂挑战,并在保障各自利益的同时,平衡北极地区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局势。

中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对话特约专家洪农在《中国日报》发文分析中俄北极合作前景,北京对话受权翻译如下:

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合作机会在好几个方面都非常重要。北极地区蕴藏着大量尚未开发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迫切希望确保这些资源的稳定供应,包括来自北极的资源。尽管俄罗斯缺乏大规模油气开采资金和技术,也能从中国的投资和技术支持中受益。

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冰层融化,使北冰洋航线更加通畅,这将大大缩短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航运距离,同时减少全球贸易所需的时间和投资。控制这条航线的俄罗斯将北极视为促进其经济发展的良机。对中国而言,北方航道是“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北方航线线路图(图源: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然而,尽管有潜在的利益,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使中俄在北极的合作难以取得长期成功。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美国及其盟友可能会对中俄在北极的合作持怀疑态度,这可能会导致该地区的战略竞争加剧

一些北约成员国甚至可能对中俄两国实施制裁或采取外交行动,以破坏两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尤其是当他们认为中俄两国的举动对北极地区现有的力量平衡构成“威胁”时。例如,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芬兰和瑞典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军事不结盟政策,最终分别于2023年4月和2024年3月加入北约。

图片

2022年5月17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首相安德松和到访的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参加新闻发布会(图源:瑞典政府)

此外,驻扎在阿拉斯加的美军正致力于发展成为美军的 “北极力量”,并与挪威、加拿大、芬兰、瑞典等国举行联合演习。

中俄在北极地区有不少共同利益,但两国关系面临一定的历史和战略挑战,可能制约两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中俄伙伴关系面临的其他挑战包括为北方航道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以及在极寒和大面积冰盖等恶劣的北极条件下开采资源。这些任务不仅难度很大,而且成本很高。

另外,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也会影响这些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的停滞是乌克兰危机的经济后果之一。莫斯科之所以热衷于开发北方航道,主要是出于抵消西方制裁对经济影响的迫切需要。北方航道为俄罗斯提供了一个战略替代选择,而传统的海上航线更容易受到制裁和地缘政治压力的影响。

图片

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图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对俄罗斯来说,北方航道是维持和扩大其与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联系的一种手段,同时还能加强其对资源丰富的北极地区的主权和控制。

中国认为北方航道是苏伊士运河等传统航道的重要替代方案,但并非必经之路。中国更广泛的战略包括确保多条贸易航线和能源供应多样化,以减少对任何一条航线的依赖。因此,尽管中国对北方航道很感兴趣,但对其开发的投资并没有俄罗斯那么大。

另一方面,由于俄罗斯与西方之间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参与北方航道的中国公司面临着巨大风险。

因此,中国必须平衡其在北方航道上的利益与其在北极地区行动的更广泛影响。虽然北方航道提供了潜在的经济利益,但这些利益必须与中国企业卷入俄罗斯和西方地缘政治竞争的风险相权衡。因此,中国对北方航道的态度可能会保持谨慎,重点关注符合其更广泛战略目标的机会,同时避免采取可能招致西方报复的行动。

图片

2024年,北方航线过境货物运输量可能突破创纪录的300万吨(图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此外,尽管中国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缺乏在北极地区有效运作的能力。俄罗斯也面临着技术方面的限制,尤其是在近海钻探方面。克服这些障碍将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时间——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这些项目的成功。

不过,这也为两国提供了进行联合技术创新的机会,尤其是在抗冰基础设施、先进导航系统和可持续资源开采技术等领域。

在中俄北极合作中,环境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泄漏或事故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招致国际社会谴责和潜在的严格监管。环境问题也可能促使原住民社区和全球环保组织反对在北极地区进行勘探。

图片

2024年6月22日,在挪威新奥勒松,中国北极科考队员外出进行采样工作(图源:新华社)

另一个挑战在于法律领域。北极地区受复杂的国际法律和协议的管辖,其中最著名的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在该地区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可能会在资源权利和航道问题上与北极国家发生法律纠纷。中俄两国能否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前提下驾驭这些法律框架,对两国合作的长期成功至关重要。

图片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标志(图源:哈佛国际评论)

中俄北极合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两国如何驾驭这些复杂的挑战,同时平衡各自的国家利益与北极地区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动态。

(翻译:李雨琪 核译: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