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如期召开。但在这一年一度的“资本春宴”上,最紧张的话题却不是通胀,也不是油价,而是一场跨越两洲、逼近核门槛的战争。俄罗斯外交部借此契机,对中东战火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警告——“若哈梅内伊遭暗杀,俄方反应将非常负面。”
在论坛期间举行的新闻简报会上,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以一段直言不讳的声明,再度敲响了国际社会的警钟。她指责以色列以“虚构的防扩散担忧”为借口,对伊朗发动军事攻击,这一行为已对地区与全球稳定构成“灾难性后果”。
“我们认为以色列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核设施的袭击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从国际法角度来看,这是非法行为。”
她进一步警告,这种单边挑衅行为可能将世界推向“核灾难”的边缘,其影响不仅限于伊朗或中东,而将“波及包括以色列本身在内的整个国际体系”。
克宫警告:哈梅内伊是底线
而比扎哈罗娃的用词更直接的,是来自克里姆林宫的态度表露。针对近日传出的“以色列可能暗杀哈梅内伊”的传言,克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公开表示:“如果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遭暗杀,俄罗斯的反应将非常负面。”
这句话翻译成地缘政治语言,即:这不再是中东局部冲突,这是红线。
普京政府很清楚,一旦伊朗政权结构出现极端断裂,其区域同盟体系将全面失序,而美国与以色列试图“清场建制”的野心,也将把整个中东变成第二个叙利亚甚至更坏。
“潘多拉盒子”已开?华盛顿被点名
扎哈罗娃在简报会上不止一次点名美国:“我们警告华盛顿,不要对当前局势进行军事干预。这是极其危险的一步,将带来难以预测的后果。”
这一警告并非空穴来风。就在本周,美军在地中海东部的战备部署大幅加强。美国国防部虽未明确说明行动意图,但以“遏制区域不稳定”为名的介入模式,已是老套路。俄罗斯方面的解读更为激烈——一旦美国军事介入,不仅将为极端组织提供合法存在的口实,更将激发全球代理人战争链条全面断裂。
扎哈罗娃冷峻地总结:“这将是一个打开潘多拉盒子的动作,释放出来的不是和平,而是混乱。”
普京奔走斡旋,莫斯科谋求中东调停权
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作为俄罗斯政治年度重头戏,今年显然也承担了外交平台的角色。据凤凰卫视前方记者报道,普京近几日密集与包括中东国家领导人和欧洲代表团进行会谈,并明确表态——俄罗斯愿意斡旋中东局势,恢复伊核谈判框架,推动政治解决。
而这一调停姿态在俄罗斯舆论中得到高度认同。多家俄媒公开指出:“中东和平的钥匙掌握在莫斯科手中。”甚至有评论认为,克宫有意将“乌克兰危机”作为对话筹码,用地缘杠杆让西方在中东问题上做出让步。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方将哈梅内伊的个人安全列为红线,既是战略信号,也是对美以“外科手术式政权更迭”逻辑的当头棒喝。
伊朗核协议“亡灵”的最后守夜人?
从伊核协议的签订、撕毁到如今的废墟边缘,俄罗斯始终是协议框架中的关键一员。扎哈罗娃也在会上重申:“我们将继续支持围绕伊朗核计划达成解决方案的目标,强调国际法、平等与不可分割的安全原则。”
这句话不仅是对伊朗的背书,更是俄罗斯在西方秩序崩塌中的新叙事构建。在莫斯科看来,中东不应成为美以战略收割的殖民试验田,而必须回归多边、安全、均衡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