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装关节,竟然能让双手再“举高高”

反置式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刷牙?举不起手!

梳头?抬不过肩!

半夜痛到睡不着

最爱的广场舞只能眼神参与

何阿姨(化姓)痛了一年多了

四处求医不得改善

十分“肩”熬

多方打听后

我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宋斌主任医师

接受了前沿的反置式人工肩关节置换手术

才卸下了肩疼的重负


图片


举不起手,疼到睡不着、血压高,“肩”苦难熬



51岁的何阿姨饱受右肩疼痛带来的折磨。


一年多前,她因不慎受伤造成右侧肱骨上段骨折,在当地医院接受内固定治疗后,肩关节疼痛一直不能改善,疼到夜间难以入睡,上肢上举活动受限,手都抬不过肩膀,血压也因为疼痛刺激升高了不少。


家里人看着心疼,期间带着何阿姨辗转求医,尝试了许多治疗办法,都不见好转。求医路漫漫,不弃终有信。经过多方打听,何阿姨一家决定到我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宋斌主任医师处就诊。


接诊后,宋斌进行详细体查,谨慎阅片,判断何阿姨为右侧肱骨头骨折术后右侧肩重度创伤性关节炎,同时出现了右侧肱骨头缺血坏死,这是疼痛的根本原因。


图片

术前规范细致的活动度评估:右侧肩关节前屈、外展主动活动范围仅有0-30°,主动外旋0-20°,内旋仅能到臀部水平。


图片

术前DR和CT提示,右侧肱骨头骨折术后:右肱骨上段内固定在位,右侧肱骨头愈合不良并形态失常、多发骨碎片伴部分骨质吸收。



翻转思路,举手之“肩”获新生



为了缓解何阿姨的疼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经过综合评估,宋斌团队提出了右侧反置式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这是目前较为新颖有效的治疗方式。在充分了解之后,何阿姨及家属决定进行手术。于是,宋斌团队为何阿姨量身定制全流程方案,从术前注意事项到术后康复要点。


手术如期而至,何阿姨带着一丝忐忑进入手术室。宋斌表示,此类手术尤其考验医生的精准、精细化操作,手术时要精准截骨,把握好假体放置的位置,否则易造成置换的关节脱位、不稳,甚至出现感染;此处靠近腋部,如果粗枝大叶可能导致腋神经受损;此外还可能面临各类突发情况,需要医生能随机应变,迅速决策。团队在关节置换等方面经验丰富,手术十分顺利,耗时约1.5小时。



术后,何阿姨肩部疼痛感已经大部分消失,并逐步开始康复锻炼,关节活动度较前明显改善。她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家属也表示,“此前每天看着母亲被疾病折磨,日渐憔悴,我们非常焦虑和难过。现在母亲肩膀不痛了,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我们如释重负。”


图片

宋斌为何阿姨细致讲解反置式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原理


图片

术后复查肩关节DR


图片

何阿姨与宋斌团队合影



关节“反”着装,效果出乎意料



宋斌介绍,肩关节重度关节炎及肱骨头缺血性坏死作为临床常见致残性疾病,病理特征常表现为持续性肩关节疼痛、关节结构破坏及进行性活动受限。简单来说,就是关节里的“软垫”(软骨)磨没了,骨头和骨头“硬碰硬”,严重时骨头可能会变形、塌陷(像被压扁的馒头)。持续性的疼痛使患者活动的意愿下降。如不及时干预,长此以往,将会进一步加剧肌肉萎缩和加重骨质疏松。不仅如此,该疾病还容易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这类复杂病例,反置式人工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TSA)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有效解决方案。反置式人工肩关节与人体自然的肩关节解剖正好相反,肱骨头在外侧,关节盂在内侧,故而得名。


图片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该术式通过创新性的生物力学重建,能显著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并缓解疼痛。其有以下优势:


1

手术适应症“门槛”低。传统肩关节置换依赖完整肩袖,否则易失败,RTSA对手术前肩袖肌群功能要求相对较低,主要依赖三角肌作为主要动力来源及肩关节前后力偶平衡关系重建关节功能,因此为以往无法行此类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更多“机会”。


2

肩关节稳定性高。RTSA将旋转中心内移和下移,通过凹面-球型设计增加关节的“扣锁效应”,建立良好的生物力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肩关节脱位概率。


3

疼痛改善明显,术后恢复快。主要依赖于术前肩袖功能的评估,RTSA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肩袖失效导致的异常力学负荷,相较于传统的肩关节置换手术,生物力学机制更优异,因此疼痛改善明显,术后康复过程更加“丝滑”。


图片


反置式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


1

关节结构破坏严重:


如巨大肩袖撕裂且肌肉已萎缩或脂肪浸润严重(肩袖失去功能,难以稳定关节)、严重的肩关节骨关节炎、肱骨近端的肿瘤或感染等原因造成的肱骨头缺损。


2

过往手术失效:


传统肩关节置换失效翻修、各种原因造成的肱骨头坏死。


反置式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康复注意事项:


1

术后切口请务必保持清洁干燥,谨遵医嘱更换敷料和服用止痛药,同时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如出现明显的红肿、发热、持续渗液或异常疼痛加剧,请及时就医;


2

术后的1-2天内即可开始轻柔的手腕、手指活动及钟摆运动;4-6周需要佩戴肩关节外展支具或悬吊带,尤其是睡眠时和下地时,以保护重建的关节;6周开始可以增加主动肩关节活动度练习,切勿过早或过度用力活动;


3

定期随访,手术可行美容缝合免去拆线,术后6周、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复查,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拍摄X光片等评估术后恢复情况。



本文指导专家


图片

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  宋斌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副主委、青年医师专业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兼髋踝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运动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足踝运动损伤学组组长,粤港澳大湾区运动医学医师联盟委员及秘书;广东省运动防护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广州科普名师。


医疗专长:关节骨病、四肢关节(膝、踝、髋、肩等)运动损伤的关节镜微创治疗以及复杂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等,尤其在膝关节、踝关节运动损伤诊疗方面具有较深造诣,2022年入选广东省实力中青年医生。


近5年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10余项,Arthroscopy、Biomaterial审稿人,《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中山大学学报》青年编委,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客座主编,主讲课程《骨科学概论》荣获国家一流课程认定。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五上午(金融城院区);周三下午(知识城院区)




感谢亚穆罕默德·阿力克对本文的支持

责任编辑:张婷婷、陈子滢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