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活化石”和“国宝”
大熊猫种群曾一度濒临灭绝
为拯救这一珍稀物种
2003年
我国启动圈养大熊猫
野化培训和放归自然研究
先后将12只圈养大熊猫
进行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
眼下正是大熊猫一年一度的繁育季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
密切关注完成交配的大熊猫
观察它们是否怀孕
而在众多“准妈妈”当中
有一些还将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
它们将带着自己的幼崽
进行野化培训
最终让幼崽们回归大自然
从繁育到野化培训
大熊猫的“回归之路”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神树坪基地
也被誉为“大熊猫之乡”
这是一个被群山环绕的河谷
气温只有15~20℃
非常适合大熊猫生活
目前
在这里生活着20多只已经完成交配
进入“待孕”观察期的大熊猫
神树坪基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项目
大熊猫野化培训
今年计划有4只大熊猫妈妈参与野化培训
最终确认后
它们将从我现在所在的神树坪基地
转移至野化培训第一阶段的核桃坪基地
在核桃坪基地
大熊猫幼崽将正式开启它们
“回归之路”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
它们会在妈妈的陪伴下
完成野外生活能力的初步培养
在这一阶段
为了避免人类气味干扰野化过程
所有饲养员在进入圈舍投喂时
都必须穿上特制的大熊猫伪装服
还要在衣物上涂抹
熊猫的粪便和尿液提取物
最大程度降低幼崽感知到人类的气息
确保大熊猫幼崽
在“接近大自然”的环境中成长
在一周岁之后
大熊猫幼崽将会被转移到
天台山野化培训区
开启第二阶段
也是放归前最后的野化培训阶段
妈妈带崽学本领
上好野化第二课
第二阶段的野化培训
通过“母兽带崽”的方式实现
去年8月
有3对母带崽大熊猫在
天台山大熊猫野化训练区
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培训
为了让大熊猫妈妈
有足够的营养来哺乳幼崽
饲养师每天都要进入山林
对熊猫妈妈们进行补充投喂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