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海市海城区聚焦健全组织体系、统筹社会力量、建设数字平台等领域,以“一张网”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激活基层治理“千条线”,推动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党建强、治理优、群众满意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织密红色网格,筑牢基层治理“主阵地”
玻璃厂宿舍是一个老旧小区,过去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没有安装一户一表。小区因供水设施老化,漏水、水压不足等问题频发,居民生活饱受困扰。
为解决这一难题,网格长练裕兴与厂区管理人员逐户沟通,耐心解释安装一户一表的必要性,在社区的多次协调后,最终达成一致。然而,工程预算公布后,居民又因费用过高产生顾虑。社区再次组织详细讲解,网格长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确定合理改造方案并开工。
今年2月,自来水一户一表工程顺利完成,前进路社区玻璃厂宿舍6栋居民们用上稳定水压的自来水,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稳定的水压,做饭、洗澡再也不用担心水龙头‘慢吞吞’了。”社区居民洪福兰高兴地说。
海城区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精细划分基层治理“棋盘”,将7个街道管辖的51个村(社区)优化调整为520个网格。按照“一网格一支部”的原则,全覆盖成立网格党支部,构建起“村(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街巷)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组织体系,让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有了这个体系,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党组织,反映问题有人管,解决问题有速度。”海城区中街街道北部湾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主任张燕说,网格党支部的成立,让居民有了“主心骨”,网格内的各类问题得以快速响应、高效解决,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该区落实城区、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基层党建责任包干制度,按照“4+N”(1名县区领导+1名街道领导+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1名网格长+N名网格员)模式组建网格队伍,凝聚网格化服务合力,推动城市基层治理重心下移,资源、力量下沉。
“以前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网格员帮忙协调解决,方便多了。”海城区中街街道北部湾社区居民林美珍说。
目前,全区共有520名全科社工担任网格长,发展网格员1980名。
凝聚合伙力量,壮大基层治理“生力军”
5月15日清晨,驿马街道西塘社区的“王忠圈胡辣汤”店内暖意融融。20余名环卫工人陆续步入门店,接过店员与社区志愿者递上的一份份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套餐,套餐里胡辣汤搭配水煎包、葱油饼、拍黄瓜等,既管饱又营养,让环卫工人们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感受到了社区的关怀与温暖。
“我们以‘商家献爱心、社区搭平台、居民得实惠’为出发点,整合网格内社区‘合伙人’优质资源,为辖区居民提供多元化、常态化的公益服务,架起社区资源与居民需求之间的桥梁,助力形成社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局面。”海城区驿马街道西塘社区党委书记郑庆秋说。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海城区以“网格+社会力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探索推行社区“合伙人”众治模式,聚焦群众生活需求,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聚合企业商家、社会组织、热心个人等多方力量主动入网入格,参与基层治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元化、专业化的便捷服务。
“我们将网格化管理与社区‘合伙人’模式深度融化,统筹梳理社区‘合伙人’资源,推动居民需求与社区‘合伙人’的服务精准对接,实现网格内资源共享、力量共聚,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新活力。”海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沈智敏说。
同时,海城区以网格聚力,积极发动退休党员、物业管理人员、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各类社会力量兼任社区网格员,有效将多方社会资源力量汇聚网格,应需协同、常态联动,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更加精细、高效。
“外卖、快递小哥等群体熟悉城市路况和社区情况,在突发事件直报、社情民意传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引导他们成为社区的民情前哨、移动‘探头’,不仅进一步充实网格力量,还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海城区海角街道北部湾西路社区党委书记黄家丽说。
目前,该区已累计吸纳600名新就业群体成员成为“兼职网格员”,41个社区“合伙人”已扩大至2100余家(个)。
“智治”赋能增效,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
走进“数字海城”全域治理指挥中心,一面硕大的“电子墙”映入眼帘,各类数据和画面在屏幕上不断跳动,实时展示着网格内的动态情况。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通过这些数据和实时画面,远程遥控、协调处置网格内各类事项。
“这个系统打通了信息化壁垒,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实现和网格员实时连线,调度所属区域网格长到现场解决问题。网格员巡查发现问题,只需在配备的‘海城指挥通’专用设备上一键上报,平台随即‘一键派工’至责任部门,处置完毕‘一键反馈’,核实结案形成闭环,推动群众反映的相关事项得到及时、高效处理。”海城区社会治理网格化指挥中心主任庞博说。
海城区推进“党建+网格+大数据”工作模式,以网格化为抓手,依托“数字海城”智慧平台,构筑起纵横一体、区块统筹、上通下达的基层治理格局,推动基层治理向精细化、信息化、高效化迈进。
海城区将网格管理的细致与大数据的精准分析有机结合,采集整合网格基础数据和部门业务数据共计640余万条录入数据库,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该区通过“数智”促进“善治”,让“算力”赋能“治力”,实现对基层治理情况的精准掌握和科学决策,推动网格内问题发现、受理、转派、处置、反馈、核实结案一体化闭环式事件处置。
“以前处理问题主要靠人工巡查和居民反映,效率低、覆盖有限。现在依托‘数字海城’平台,很多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海城区东街街道政法路社区网格长苏智锋说,在“数字海城”平台的帮助下,网格员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居民问题处理周期大大缩短。
2025年,“数字海城”平台办理群众急难愁盼诉求29045件,整体办结率100%,满意率96.58%,解决率97.26%。
“基层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海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沈智敏表示,该区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治理模式,不断提升治理能力,让这张基层治理“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激活更多基层治理“新动能”。(劳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