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近日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中,伊朗空军并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此前伊朗引以为傲的一些改进型战斗机、自产型战斗机等都未能出镜,这背后是伊朗军事航空工业在西方制裁下的窘境体现。
放眼全球,有能力造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不多,能够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关键部件配套研发,到整机设计生产的国家,更是少之又少。
长期以来,人们对伊朗军事航空工业的认识还局限在维修其装备的美制战斗机和直升机。事实上,两伊战争后的伊朗面对西方全面封锁,依靠自身力量全力恢复经济和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军事航空工业上,通过逆向仿制、自主研发和各种渠道技术引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轻型战斗机、中型运输机、教练机、无人机以及机载弹药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上仍未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图片:造型独特的伊朗“征服者”F-313战斗机。
在战争中重生,在制裁下前行
伊朗军事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相比其他中东石油富国花大价钱购买外国武器,伊朗凭借自身力量研发制造国产战机,并由此带动培养起一整套航空工业体系,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条。
伊朗军事工业的渊源在中近东范围内相当悠久,早在19世纪初伊朗恺加王朝就开始引进西方武器制造技术并新建军工企业,巴列维王朝期间更是依托不断累积的石油财富换取西方支持,大力发展本国军事工业。
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西方国家决裂,新生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大力推动国内军工业发展,建立了以军方领导、军民结合的军事工业体系,最大程度保证防务独立,并培养出多个具有托拉斯性质的超大型军工复合体。
图片:伊朗航空工业正在维护美制F-5F战斗教练机。
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对伊朗军事工业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机遇。
在战争巨大消耗和西方制裁的双重考验下,伊朗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武器匮乏带来的严重问题,为此发起了“自给自足圣战”运动,设立“自给自足委员会”,改组传统军工体系,成立具有统领性质的国防工业组织(DIO),由革命卫队负责指导,全面发展各领域军事工业。
战争爆发前,伊朗从事军工生产的只有国防部所属的10家军工企业和近20家民营企业,而到两伊战争结束2年后的1990年,据统计伊朗共有115所科研实验室和高等院校、1.2万余家国营或私营企业参与军工生产。
这些军工企业在提高伊朗国防实力、完成战争年代军工订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事实上,两伊战争虽然给伊朗带来了巨大损失,但却留给伊朗一个充满激情和丰富经验的军事工业体系,伊朗军工在战争中犹如凤凰涅槃,得到了重生。
图片:两伊战争中伊朗空军的F-14A“雄猫”战斗机和伊拉克空军的“幻影”F.1战斗机。
伊朗军事航空工业也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通过对现有机群保养维修,维持住了伊朗空军较强的战斗力。
比如,伊朗航空工业在战争中保障了F-14A“雄猫”战斗机、F-4D“鬼怪”等美制战斗机的有效出勤,并将“霍克”地空导弹挂在F-14A上充当远程空空导弹、将固定翼飞机挂载的“小牛”空对地导弹装在“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上打坦克,想尽办法缓解弹药缺乏问题。
战争中积累的丰富航空设计和机务维修经验,还为伊朗后来的自研战机计划打下坚实基础,在时机成熟时研制本国知识产权的战机,摆脱对国外武器进口的依赖,打破西方武器禁运的禁锢,成为了两伊战争后伊朗政府、军队和军事航空工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图片:伊朗自行研制的“闪电”88战斗机,是F-5F的双垂尾版。
战后,伊朗不断完善国防工业体系。
当前,伊朗国防和武装部队后勤部(MODAFL)主抓国防工业,而军事航空工业则由其下属的伊朗航空工业组织(IAIO)具体负责。该组织初创于1966年,历经多次改组,主要任务是军用飞机研发、生产、控制和管理,并积极扶持国内军事航空工业以及周边产业发展。
下属子公司包括伊朗航空制造工业公司(IAMI/HESA)、伊朗飞机工业公司(IACI)、伊朗直升机支持和革新公司(PANHA)、伊朗库兹航空工业公司(QAI)、黎明航空复合材料工业公司(FACI)等。
这些企业长期在美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和单边制裁名录中。但伊朗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本国公司和技术人才,让军事航空工业不断取得进步。
图片:伊朗航空工业制造的“亚辛”教练机。
其中,伊朗航空制造工业公司作为伊朗最重要的航空工业企业,开展各种有人、无人机研制工作,2023年公布的“亚辛”中级教练机也出自该公司之手。
伊朗飞机工业公司则主要负责对空军的美制飞机维护保养和延寿升级;伊朗直升机支持和革新公司负责各类直升机的现代化升级,并尝试研发国产直升机;伊朗库兹航空工业公司主要负责无人机的开发。
以伊朗航空制造工业公司为例,其位于伊斯法罕省的萨因沙赫尔,创立于1976年,是伊朗当前主要飞机制造企业之一,拥有数千平方米的厂房和25万平方米的停机棚、跑道等,实现了多型战机研制、试飞、量产全流程闭环。
除了整机生产外,伊朗高度重视航空技术基础领域的发展,比如黎明航空复合材料工业公司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已经在多型国产战机上使用。近年伊朗还加大了对风洞的投入,先后制造了多种风洞供战机和机载武器试验,其中包括2014年由德黑兰伊玛目侯赛因大学研制并投入使用的8马赫高超音速风洞,彻底打破了过去空气动力基础设施缺乏对伊朗航空领域发展的桎梏。
图片:伊朗自行研制的“国际眼镜蛇”侦察武装直升机。
翻新仿制并行,引进自研共进
伊朗军方曾多次表示,美西方制裁不会阻碍伊朗的进步,伊朗将继续大力发展国防工业,特别是军事航空工业,以应对任何来自美西方的威胁,但实际上制裁对伊朗航空工业造成了巨大影响。
这次冲突之前,伊朗军事航空工业主要承担各型战机和弹药的翻新升级、仿制生产、引进制造、自研开发四大任务。
翻新升级:伊朗拥有数量较大的美制战机群,以F-4D“鬼怪”重型战斗机、F-5E/F“虎”轻型战斗机、F-14A“雄猫”重型战斗机、C-130“大力神”运输机、AH-1J“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等为代表。此外,海湾战争期间还获得了一批来自伊拉克空军逃亡的苏-22“装配匠”、苏-24“击剑手”、“幻影”F.1等俄、法制战机。伊朗航空工业首要任务是保持这些战机和机载武器的战斗力。
以最著名的F-14战斗机为代表。2006年,伊朗飞机工业公司抓住美国海军退役该机的机会,利用各种渠道购进和囤积零部件,使得“雄猫”战斗机可出勤数量从2005年的16架增至2018年的24架。
图片:伊朗空军装备了从伊拉克逃来的“幻影”F.1BQ战斗教练机。
仿制生产:伊朗航空工业在维护保养过程中不断吃透美制战机的技术特性,随后进行全机仿制,为研发国产战机打下基础。
2006年,伊朗航空制造工业公司接手F-5战斗机仿制项目,该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实施,先后研制了三代机型,分别是测绘仿制的“闪电”战斗机、双垂尾改进型“闪电”80战斗机以及深度改进型“霹雳”战斗机。最新的“霹雳”战斗机配备先进航电和火控系统,拥有玻璃化座舱、数据链、抬头显示器、火控计算机等,于2018年11月3日量产。
伊朗航空工业还大量测绘仿制美制直升机,比如直升机支持和革新公司仿制美制AH-1J“眼镜蛇”直升机后,推出了国产“风暴”武装直升机。此外,该公司还仿制贝尔-205通用直升机,称为“猫头鹰”2-75直升机;伊朗航空制造工业公司也在仿制贝尔-206直升机基础上推出了OH-78侦察武装直升机。
图片:事实证明“闪电”88战斗机的双垂尾并没有提升飞行性能。
引进制造:伊朗航空工业对自身技术难以短期突破的领域,采取与国外合作,引进技术进行国产化生产的发展道路,主要集中在运输机等大中型机种。
上世纪90年代,伊朗引进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安-140双发涡桨运输机技术,由伊朗航空制造工业公司进行本土化特许生产,称为“伊朗”-140“神鸟”运输机,可以遂行运输、侦察、广域海上监视等任务。
图片:伊朗引进生产的“伊朗”-140运输机。
自研开发:本世纪后,伊朗航空工业已具备一定独立研发能力,因此重点围绕教练机、轻型战斗机、直升机、无人机开展自主设计研发。
伊朗航空工业从较为简单的喷气式教练机入手,先后研制了“云雀”中高级教练机、“雉”中级教练机、“亚辛”中级教练机等多种型号。但这些机型很多都未投入大批量生产,只是算给伊朗航空工业新机型研发积累经验。
图片:伊朗在1990年代研制的“云雀”90教练机。
图片:伊朗“雉”单发教练机。
图片:伊朗“亚辛”中级教练机。
在教练机研发的基础上,伊朗航空制造工业公司于2013年展出了雄心勃勃的“征服者”F-313轻型隐身战斗机。该机是伊朗第一款国产战斗机,具有鸭式气动布局、双发双垂尾、主翼末端下垂后掠翼等特征,目前仍处于研制过程中。同时,该公司在直升机领域也进行了探索,2009年公开了AH-85“国际眼镜蛇”轻型攻击/侦察直升机,能够携带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等武器。
图片:造型科幻的“征服者”F-313战斗机并未形成战斗力。
伊朗航空工业近年来最大的成就集中在无人机领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伊朗一直在开发军用无人机,大量伊朗学者投入到无人机研发领域,并成为中坚力量,自研的无人机在两伊战争期间共执行了619次作战任务,不仅积攒起无人机研发生产经验,也锻炼了设计和生产队伍,为其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伊朗各大航空工业企业聚焦无人机发展,研制了多种型号国产无人机,包括“燕子”、“迁徙者”、“奋进”、“目击者”、“闪电”、“先兆”、“雷霆”、“先锋”、“堕落天使”、“智者”、“猎人”、“卡曼”系列等。
其中,既有单纯的侦察无人机,也有察打一体无人机和自杀式无人机,基本涵盖了现代无人机所有类型。比如“目击者”-171是根据2011年12月4日俘获的美国RQ-170隐形无人机逆向仿制而成;“闪电”系列则是RQ-170的缩小仿制版;“卡曼”-22无人机具备携带射程200千米“海达尔”巡航导弹的能力。比较典型的伊朗无人机,还包括“迁徙者”系列,该系列全部采用双尾撑设计,从“迁徙者”-1发展到“迁徙者”-6;“堕落天使”则是一型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像“迁徙者”系列一样采用双尾撑设计,但机身参考了美国MQ-9和MQ-1C无人机。
这些种类繁多的无人机,是伊朗在无人机领域实力强大的明证。
图片:伊朗“卡曼”12察打一体无人机。
图片:伊朗“卡曼”22无人机,酷似美军MQ-9无人机。
图片:有着“空中摩托”之称的“目击者”136无人机。
缺乏关键技术,航空基础薄弱
伊朗航空工业组织负责人法德表示,制裁造成诸多困难,但也让我们不断学习并取得良好结果,当我们实现技术突破后,就可以继续发展,制裁的影响也会逐渐减少。
伊朗军事航空工业高度重视关键航空技术的突破,重点围绕三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突破动力瓶颈。航空发动机技术是航空工业的心脏,也是伊朗能否让西方制裁破灭的关键核心。然而,即使是F-5E/F战斗机上使用的第二代涡轮喷气发动机,也拥有多达14000个单独零件,必须承受极限温度和压力,并以高转速旋转数小时,对发动机设计和材料提出极高要求。
2016年,伊朗翻越这一高峰,成功研制出“顶点”涡轮喷气发动机,该发动机是伊朗航空工业历史上生产的最复杂产品之一,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没有任何外国技术援助,伊朗将这种发动机量产描述为伊朗从发展中国家通向工业化国家的桥梁,成为世界上仅有的8个能自行生产高端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之一。
图片:伊朗“极光”战斗机模型,是俄罗斯米格I-2000五代机方案的伊朗版。
“顶点”发动机的研制和批量发展,对伊朗航空工业整体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闪电”战斗机、“征服者”F-313战斗机以及“亚辛”教练机都采用了这款国产发动机,让伊朗航空工业初步解决了战机“心脏病”问题。
此外,伊朗还在无人机用小型活塞、涡喷、涡扇发动机领域不断突破,最新型“飞跃”700小型涡扇发动机已经应用到了一系列喷气式无人机、巡飞弹上。
图片:伊朗“顶点”小型发动机,是国产战机的“心脏”。
二是推动航电发展。伊朗拥有完善的电子工业体系,最主要的电子企业是成立于1972年的伊朗电子工业公司,下属设拉子电子工业公司、伊朗通信工业公司、伊朗信息系统公司、电子元件工业公司、伊斯法罕光学工业公司和伊朗电子研究中心等6个子公司。
2008年起,伊朗开始实施“巴贝伊工程”,对F-14机载武器火控系统进行翻新升级,让美制AN/AWG-9机载雷达得以升级。同时,得益于迅速发展的航空电子工业,伊朗新型战机在航电方面也逐步跟上世界步伐,比如“闪电”战斗机使用了“标枪”机载雷达系统和座舱综合显示系统,大中型无人机开始搭载合成孔径雷达和综合电子干扰吊舱等高端航电设备。
图片:伊朗“顶点”战斗机和其模型座舱。
三是丰富机载弹药。面对外购西方导弹的大量消耗、过期老化等问题,伊朗航空工业近年来加快了机载导弹仿制步伐。伊朗航空制造工业公司对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进行逆向测绘仿制,研制生产了国产“思想-90”导弹,搭配在F-14A战斗机上。此外,伊朗还对美制“陶”反坦克导弹、“响尾蛇”空空导弹等进行仿制。
同时,伊朗结合自身有人战机和无人机作战需求,推出多种型号国产机载武器,比如战斗机使用的“信使”系列重磅激光制导炸弹,无人机使用的“亚辛”、“巴拉班”、“腾飞”小型精确制导炸弹等,极大提高了机载武器搭配能力,解决了“有枪无弹”的问题,也将伊朗战机打击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图片:使用“霍克”导弹的伊朗F-14战斗机。
总的来说,伊朗航空工业实力非常仍然薄弱,虽然有一些成果,但多数都无法实现量产,难以在大规模战争中发挥作用,这才导致了以色列空军在伊朗上空如入无人之境。
图片:伊朗米格-29UB战斗教练机,其保养程度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