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不再是“老年病”,最近46岁的张先生遇上这一“沉默的杀手”。相关数据揭示,前列腺癌已跃居我国男性高发肿瘤第五位,40-55岁人群发病率年均增长12%!熬夜、久坐、不良饮食成癌症高风险的推手。
专家提醒,早筛早诊是关键防线,40岁以上男性及高危人群要重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
体检PSA异常,PSA水平超过4 ng/mL许警惕
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门诊,46岁的张先生拿着体检报告,神情焦虑地向徐啊白主任询问道:“医生,我才40多岁,怎么会得前列腺癌?”报告上显示,他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升高到了7.90 ng/mL。
徐啊白主任解释,PSA水平超过4 ng/mL,需要警惕前列腺癌的可能。这种疾病在早期甚至中期往往几乎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容易被忽视。等到晚期出现血尿、尿痛、排尿困难梗阻等问题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定期的PSA筛查是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前列腺癌的关键手段。
张先生回忆,“在十多年前,我就还有了尿频、尿急的症状。当时口服了一些药物后症状缓解,没有出现过血尿或尿痛。”
机器人辅助手术,精准微创让患者快速康复
为了明确诊断,徐啊白主任安排他进行前列腺MRI检查及穿刺活检,结果提示前列腺两个侧叶均有肿瘤,Gleason评分3+3=6分,意味着肿瘤处于早期阶段。
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徐啊白主任为张先生实施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徐啊白主任指出,“由于机器人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精准度高的特点,它不仅能更彻底地切除肿瘤,还显著提高了术后尿控和性功能恢复率。”
术中,在国产手术机器人三维放大视野下,徐啊白主任精准剥离前列腺、神经血管束、精囊,将前列腺及癌组织完整切除,再利用机械臂精细地将膀胱颈与尿道断端进行吻合,重建尿道连续性,帮助患者保护控尿功能。
手术过程顺利,得益于机器人手术的精准、微创优势,张先生术后恢复迅速,疼痛较轻,术后第3天即顺利出院。
40岁以上男性每年做PSA检查
过去,前列腺癌常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2024年《中国前列腺癌防治蓝皮书》指出,前列腺癌在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谱中已位列第五,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显示,40岁至55岁男性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年均增长达12%。
“过去多见于60岁以上男性,近年在门诊接诊40多岁前列腺癌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少病例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徐啊白主任说。
实际上,多种不良生活习惯是增加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专家认为导致前列腺癌增加可能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
1、作息紊乱:长期熬夜、久坐、缺乏规律运动。
2、饮食失衡: 偏好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结构。
3、不良嗜好: 吸烟、过量饮酒等。
“前列腺癌并非完全无法防控,关键在于早筛早诊。”徐啊白主任表示,虽然前列腺癌早期症状隐匿,但如果仔细观察,还是有些“小信号”可以察觉:比如排尿不畅,尿线变细、变弱,夜间起夜频繁,偶尔的下腹隐痛等等,千万不要只当“小毛病”而忽视,建议及时去医院做个检查。
在早筛手段方面,徐啊白主任介绍,目前,PSA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结合直肠指检、经直肠B超可大大提高早期发现率,尤其对于有家族史、长期吸烟、肥胖、40岁以上男性,应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检查。
文 | 记者 张华 通讯员卢钰仪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