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每一次重大事件都可能成为重塑地区乃至全球格局的关键节点。近期,中方高层应邀前往哈萨克斯坦参加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这一外交活动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哈萨克斯坦方面以超高规格接待中方,哈方总统托卡耶夫亲自接机,空军战机升空护航,阿斯塔纳主要街道悬挂中哈两国国旗,机场电子屏滚动播放欢迎标语,尽显诚意。
在峰会召开前夕,哈萨克斯坦传来一则重磅消息。据哈萨克斯坦原子能署署长萨特卡利耶夫透露,该国计划建设的第二座核电站,极有可能交由中国企业承建。萨特卡利耶夫表示会遵循既定程序开展竞争性对话,但鉴于核电站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前期调研,核电建设领域的领先者将被优先考虑,而中国就是其中之一。哈方计划与中国签署核能合作总协定,对引入中国技术和经验兴趣浓厚,并已启动初步工作。
这一消息的公布并非偶然。近年来,中国在核电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技术先进且建设经验丰富,拥有从融资、核燃料循环隔离、人员培训到设计、建设、运营及废料处理的全套服务能力,在国际核电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在能源发展战略上有着长远规划。该国铀矿资源丰富,是全球最大的铀矿出口国,但在核电技术和现代化设备方面有所欠缺,急需借助外部先进力量推动本国核能产业发展,提升在全球核能市场的地位,中国无疑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回顾哈萨克斯坦首座核电站项目的遴选过程,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的方案脱颖而出,被确定为牵头企业。当时参与竞争的还有中国的中核集团、法国电力公司以及韩国水电核电公司等。尽管中核集团方案仅次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但最终哈方宣布,中核集团、法国电力公司和韩国水电核电公司都将加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牵头组建的国际财团,俄方还提议为该项目提供资金。不过,有分析指出,受多种因素影响,这种国际合作模式落地难度较大,首座核电站最终可能仍由俄罗斯单独建设。
在首座核电站项目大概率由俄罗斯主导的情况下,哈萨克斯坦此时倾向于让中国主导第二座核电站建设,这一决策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从地区战略平衡角度看,哈萨克斯坦一直努力在大国之间维持平衡关系。过去,哈国在能源等领域对俄罗斯技术和经验依赖度较高,但随着国际形势变化,特别是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影响力有所波动。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去年中国与中亚贸易额高达950亿美元,其中中哈贸易额就达440亿美元,远超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的278亿美元贸易额。在这样的经济现实下,哈萨克斯坦积极拓展与中国的合作,有助于实现其能源独立和技术现代化的目标,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
从全球核能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在核电技术创新、项目建设速度和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愈发明显,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了新的合作机遇。哈方选择与中国合作建设第二座核电站,不仅能获得先进技术支持,提升本国核电建设和运营水平,还有望借助中国在国际核能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自身在全球核能市场的发展空间。
对于中国而言,参与哈萨克斯坦第二座核电站建设意义重大。这将进一步深化中哈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巩固和加强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有助于中国核电技术和企业“走出去”,提升中国在国际核能市场的份额和话语权,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托卡耶夫在中方高层到访前做出这样的决策,展现出其对中哈关系的高度重视和长远眼光,也为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哈在核能等领域的合作将取得丰硕成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也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