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介绍:陈玉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教育名师,东莞市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从事青少年书法教育28年。主攻魏碑、行草。2009年书法作品入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新人奖,2013年入展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大展和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作品大赛作品展等。
从宿舍床板上勤练书法的东莞农家女孩,到桃李满园的书法名师,陈玉娟的成长之路浸润着汗水与热爱。在第七届“东莞银行杯”东莞市中小学生书法大赛火热进行之际,这位深谙“口传手授”之道、主张“以书为乐”的教育者接受羊城晚报专访,畅谈如何通过临摹传承文化、辩证看待比赛胜负,并最终引导青少年在书法习练中收获自信、气度与持久的快乐。
通过临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羊城晚报:您是如何与书法结缘的?能否分享青少年时期走上书法之路的转折点?
陈玉娟:我父母是农民出身,童年时期在上学之余要兼顾家里的农活,没有条件练书法。直到16岁考入师范学校,才开始接触并爱上书法。虽然起步晚,但我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宿舍的床板上勤学苦练,别人去跳舞、逛街的时候,我都在练字。坚持不懈下,最终进入学校书法小组,开启了书法之路。16岁以前艰苦的生活经历,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为我的书法之路奠定了基石。
羊城晚报:您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还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书法名师”,在书法教育中有何心得?
陈玉娟:书法先是写字,写到一定程度就追求艺术,要成为书法家,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才能站稳脚跟。而个性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这前人就是中国三千多年的书法史。
在入门阶段,临摹前人的字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临帖应该如何选择字帖?我认为初学者养就大气、培养正气十分重要。如楷书我们会先选择颜体。为什么一开始选颜真卿?因为颜真卿是一个忠臣,写颜体,就会想起颜真卿的爱国故事,想起他为国牺牲的忠烈形象,自然就融入你的心里面。
书法经典字帖太多了,学生临帖不应局限于一种字体。就像吃自助餐那么多美食,各有各的营养,所以各种字体都会给孩子们接触到。小学我们会先学楷书,楷书重点打开一个人的格局,然后就到隶书、魏碑、行书,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不同的书风和文化底蕴。中国书法是国粹,我做老师就是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把它传承下去,我就达到目的了。
书法教育以达到快乐为成功
羊城晚报:您所教的学生,不少在省、市级大赛获奖,有的学生通过书法特长升学,还有学生从外地慕名前来跟您学习书法。请问您在书法教学中有什么诀窍?
陈玉娟:学书法最快的方法是看高手写字,我的书法教学方法可以概括为“口传手授”。学书法有几个步骤,第一,方法要正确,老师教学生的方法要正确;第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学生要领会到老师的讲解;第三,要具备自控能力,拿着毛笔去控制,根据你的内心理解来控制手在纸上呈现出来;第四,要坚持,每天拿着几样简单的工具,反复书写着那些看似简单的字,这是需要恒心与毅力的支撑。
羊城晚报:您是如何让学生拥有坚持下去的内驱力?
陈玉娟:我给工作室起名“乐之堂”的初衷,是以书为乐,以乐成功。希望孩子们从书法中找到快乐,以达到快乐为成功。
在书法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轻松上手、快乐坚持。首先,我会找出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引导将其放大,从而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此外,通过到社区写对联、参加比赛等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表扬和鼓励,产生内驱力。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书法比赛结果
羊城晚报:您是如何看待青少年参加书法比赛?
陈玉娟:书法比赛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临场发挥的能力,但获奖不是学习书法的目的,只是书法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起小小激励作用的手段。希望孩子们学习过程中不要把比赛看得过重,更不能急功近利,要正确看待书法比赛结果。
当一个孩子能坚持三至五年以上学习书法,达到一定水平,在学校、镇区或市里获奖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当孩子仍未学到位而去追求市里比赛获奖,就好比一个拳手,肌肉仍未训练得足够发达就要上场打拳击比赛,受伤甚至重伤是必然的事。所以,作为老师要保护好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学习过程中必须去除功利性,着重从小打好坚实的书法基本功,将来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对于各类书法比赛结果,必须抱以“得之欣然,失之淡然”的态度对待。正如左宗棠所言:“为之甚难言则易,得且忽喜失亦恬。”我常常用这句话来勉励学生。
文 | 周晓玲 严颖彤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