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顶尖专家“打飞的”来厦,只为见证这项“全球首创”!

什么技术能让美国心血管领域的顶尖大咖

专程飞越太平洋来到厦门?

答案就藏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简称厦心医院)的手术室里


近日,美国西达赛奈医学中心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 Raj Makkar 教授、Hasan Jilaihawi 教授,以及台湾地区知名心外科专家、台北振兴医院院长魏峥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等专程到访厦心医院。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零距离观摩中国团队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心脏介入技术,亲身体验“中国智造”如何强势引领心血管领域的创新浪潮。Raj Makkar 教授更在现场盛赞“中国原创技术正在引领全球心血管介入创新!”

图片

王焱教授(左二)与美国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为“中国智造”点赞。



原创技术登场

展示中国智慧与自主创新



在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中

厦心医院王焱教授团队相继完成

3例机器人辅助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1例结合肺动脉去神经术的

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术

展示了中国

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的

最新原创成果


三项技术所用的

机器人系统

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

肺动脉射频消融导管

均为中国团队自主研发、全球首创

成为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走向国际的重要里程碑


“操作精准、响应灵敏,这是一项非常具有前景的创新成果。”Raj Makkar教授在观摩机器人手术后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未来在临床研究、产品验证等方面的合作表示出强烈兴趣。


Raj Makkar教授是国际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现任西达赛奈医学中心介入心脏病学主席、斯密特心脏研究所副主任,临床经验丰富,曾多次主导全球创新技术研究。



医工融合提速

厦门创新力量迈向全球舞台



作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

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

厦心医院不断推进医工融合

携手国内企业开发多项原创器械

其中,由王焱教授主导研发的心脏瓣膜手术机器人

2023年完成全球首例手术后

在国际舞台上广受关注

去年10月,该项技术

在美国TCT 2024国际学术大会上首次亮相

赢得广泛赞誉


图片

葛均波院士(右二)在厦心医院介入导管室参与手术


此次手术还完成了国产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及肺动脉射频消融导管的全球首例联合临床应用,为复杂三尖瓣反流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带来创新解决方案,标志着中国在结构性心脏病多病共治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产品均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图片


“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观摩之旅,中国原创技术正在引领全球心血管介入创新。”Raj Makkar教授表示。中美专家一致认为,厦心医院坚持“以技术为核心、以临床为引领”的医工融合路径,为中国医疗科技原创和国际输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未来,厦心医院将继续深化全球合作,为推动人类心血管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国际交流助力国产器械海外认可

近年来,厦心医院在加强医学技术创新,推动医工结合和成果转化的同时,也持续拓展心血管领域国际医疗合作,助力国产创新医疗器械海外推广,探索出“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出海”路径,推动中国技术与创新器械走向世界。此次手术演示交流正是这一创新实践的生动写照。


“走出去”
图片


2024年以来,厦心医院先后受邀前往巴西、萨尔瓦多、阿塞拜疆、印尼、俄罗斯、加拿大、泰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交流,指导当地医院运用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开展手术,完成多例国产器械在海外或当地的首次植入。同时,通过线上学术会议,以学术交流和技术演示等方式,与海外专家团队和国际专家同仁交流分享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与中国专家经验,推动国产创新器械海外认可。


“请进来”
图片


厦心医院发起“心苗”访问学者计划,面向全球招收国际青年心血管医师来厦培训。该计划于2023年4月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简称“国合署”)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对外发布,并于2024年4月纳入国合署全球发展项目库。目前,已累计接收12个国家25名学员来厦培训。访问学员在厦心医院学习创新诊疗技术、应用国产创新器械,为未来推动中国心血管医疗技术和产品的输出奠定基础。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楚燕 供图: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图片
上班路上请小心!短时强降水、强对流来了!

新华社发表时评:整治违规吃喝,不是一阵风不能一刀切

放宽申请条件!厦门调整保障性商品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