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钱袋子,厦门国际银行筑牢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坚实防线

近年来,非法金融活动、电信网络诈骗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为切实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厦门国际银行积极行动、主动出击、精准发力,多措并举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驾护航。

网点发力防非反诈宣教走深走实

在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期间,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积极开展活动宣传,在营业网点显示屏投放主题宣传海报、在公众教育专区摆放宣传折页,厅堂工作人员主动为市民讲解非法金融活动案例及危害,引导其远离诈骗陷阱,共同筑牢防线。持续拓展防非宣传“七进”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多样宣传教育,调动市民参与热情,扩大知识覆盖面。

图片

厦门国际银行莆田分行启动“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柜面咨询、LED屏标语轮播、海报机专题展示等多种渠道,持续推送“守护重点人群”“警惕非法集资”“珍爱信用记录”等主题内容,累计触达超千人次。同时,开展“机构负责人接待日”专场活动,由行领导直接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集中回应非柜面限额调整、代发业务规范等高频问题,并以反诈手册、风险提示卡为载体,向客户普及维护合法权益的相关要点,精准对接民生需求。

在此基础上,厦门国际银行莆田分行积极探索“文化+金融”跨界融合路径,联动地方政府部门,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度尾镇打造沉浸式宣教体验,组织参观家风馆、聆听廉洁故事,并穿插金融知识竞答,现场专设咨询台,揭秘非法中介“维权”套路,以文化浸润提升民众风险防范意识。

图片

在珠海,一场“反诈宣传进万家”联合宣传活动在高栏港经济区开展,厦门国际银行珠海分行联合珠海市公安局高栏港分局,采用“案例剖析+情景模拟+互动答疑”模式,为当地居民全景呈现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理财、AI换脸诈骗等各类诈骗陷阱,并以“十个凡是”防诈口诀为群众划重点,赢得现场群众一致好评。活动结束后,珠海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高栏港分中心特意向银行发来表扬信,对银行社会责任感与金融服务能力予以赞扬。

考虑到老年群体“触网少、辨别弱”的特点,厦门国际银行珠海分行与金湾区西城社区合作,在养老服务站开设“银发反诈专题讲座”,用粤语方言讲解“保健品骗局”“婚恋杀猪盘”等典型案例,并演绎“免费旅游体检”“低价保健品”等诈骗话术情景剧,让老人们在欢笑中掌握防诈技能,得到老人们高度认可。

图片

科技赋能,警银联动筑牢反诈安全屏障

厦门国际银行智慧小管家系统在监测客户交易时,精准捕捉到异常情况。客户张先生突然提前支取所有定期存款,并将资金转至异地账户。厦门国际银行上海虹口支行客户经理发现联系不上客户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管控账户资金流动,同时驱车赶往客户住所。到达时,客户正与诈骗分子通话,手机已被远程操控,客户经理果断夺回手机,协助客户完成账户挂失和报案,成功保全大部分资金。

无独有偶,厦门国际银行上海洋泾支行监测到老年客户汤女士异常转账95万元,工作人员立即采取降低账户非柜面限额的保护性措施,并联动家属和警方实施拦阻。在客户前往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嘉定支行办理后续业务期间,诈骗分子再次来电企图骗取剩余资金,被支行工作人员当场识破,守护了账户内剩余113万元。此外,客户吴女士遭遇“抖音会员扣费”骗局,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营业部工作人员凭借职业敏感及时劝阻,后续办理业务时同步开展反诈宣教,获其手写表扬信。

图片图片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乎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未来,厦门国际银行将坚定践行社会责任,持续深化消费者金融知识教育普及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为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