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荷兰初创企业OrangeQS完成1200万欧元融资,致力于破解量子计算“隐秘难题”

本文共1609字

图片

量子计算被誉为未来科技的核心支柱,但当前的发展却被一个鲜为人知的问题所制约:量子芯片的测试既耗时又昂贵,严重制约了行业进展。

总部位于荷兰代尔夫特的初创企业Orange Quantum Systems(OrangeQS),正试图解决这一“隐形瓶颈”。

近日,OrangeQS宣布完成超额认购的种子轮融资,共筹集1200万欧元,旨在推动量子芯片测试的专用化、标准化和效率化。

此次融资由Icecat Capital领投,QBeat Ventures和InnovationQuarter Capital跟投,Cottonwood Technology Fund和QDNL Participations等早期投资方也继续参与支持。

图片

OrangeQS团队合影



图片

被忽视却关键的“测试瓶颈”

量子芯片与传统芯片截然不同,其基本单元“量子比特”(qubit)可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态”,这虽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计算潜力,但也极大增加了测试的复杂性与成本。

OrangeQ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Garrelt Alberts指出:“量子计算要真正实现产业化,必须像半导体产业一样,采取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芯片开发。而测试是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当前,大多数量子计算公司只能依赖自建测试设备来完成芯片验证工作。

这不仅占用约30%至50%的研发人力,还迫使稀缺的量子专家长期从事设备运维与调试,而非芯片设计与算法研发。

此外,与传统芯片可在常温下大批量测试不同,量子芯片测试需在极低温、高真空、微波环境下进行,耗时可长达数周。


图片

OrangeQS:打造“专用测试系统”,缩短测试周期数十倍

OrangeQS的核心思路是,将测试从量子计算整机中解耦出来,开发专门针对量子芯片的测试系统。

Alberts表示:“我们不是在造量子计算机,而是构建支持产业前进的基础工具。我们的目标是显著缩短单个量子比特的测试时间,从几周压缩到几天,未来甚至可以达到数量级的跃升。”

目前OrangeQS团队约有30人,来自14个国家,其中女性占比25%。团队背景涵盖实验物理、系统工程、航空航天、计算科学与科研管理等多个学科。

他们正在不断迭代系统架构,以提高测试系统的通量与精度。

图片

OrangeQS Juice量子实验室操作系统



图片

全球唯一专注于量子测试的公司

令人意外的是,OrangeQS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专注于量子芯片测试系统的公司。

Alberts指出:“可靠、快速、经济的一体化量子芯片测试解决方案在当前市场上仍属空白。”

这一独特定位也反映在本轮融资的火热程度上——种子轮超额认购,显示出市场对解决量子测试瓶颈的高度认可。


图片

为产业化量子计算“清扫道路”

IBM Quantum曾宣布计划在2029年前打造首个容错量子计算机,但全球多家企业已在竞速。

Alberts认为:“这场竞赛的关键在于加快迭代,而加快迭代的前提就是高效的测试能力。”

OrangeQS的愿景并非制造量子计算机,而是构建一套支撑整个产业跃迁的“测试基建”,助力量子芯片从“实验室走向工厂”,推动量子技术真正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

“我们希望在传统半导体产业全面切入量子领域之前,提前准备好高通量的测试工具。”Alberts总结道。

在量子计算尚未真正落地的当下,OrangeQS为这一新兴领域构建了“看不见却关键”的地基。

随着测试效率的跃升,量子计算产业或将加速突破临界点,迎来从实验室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的关键一跃。

附:OrangeQS公司简介

OrangeQS是一家脱胎于荷兰顶尖量子研究机构QuTech的初创公司,由Adriaan Rol、Kelvin Loh、Garrelt Alberts、Amber Van Hauwermeiren和Thorsten Last共同创立。

其创始团队曾深度参与欧洲首个公共量子计算机Quantum Inspire的开发与发布。OrangeQS致力于解决量子芯片性能测试中的关键瓶颈,提供了易于使用的工具,旨在为客户提供快速可靠的量子芯片测试解决方案。

通过结合其专有的测试协议与精选的测量和控制硬件组件,OrangeQS 能够实现工业规模、高吞吐量的量子芯片测试。

#科创前沿#每日天使

本篇作者 / 盛思思

编务 / 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