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肝功能异常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个难题。其原因多样,主要包括甲亢相关肝损伤、抗甲状腺药物(ATD)所致肝损伤和甲亢合并其他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肝功能异常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5年)》系统阐述了甲亢伴肝功能异常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监测和治疗,提出了诊断和治疗的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 甲亢患者合并肝损伤临床常见,主要类型包括:(1)甲亢疾病本身所致肝损伤;(2)抗甲状腺药物(ATD)相关肝毒性;(3)甲亢合并其他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早期识别并及时干预(B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2 甲亢所致肝损伤的诊断应符合以下4条:(1)有甲亢相关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证据;(2)至少存在一项肝功能指标异常;(3)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肝损伤;(4)随着甲亢控制,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B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3 ATD所致肝损伤的诊断应符合以下4条:(1)ATD的使用与临床症状/肝功能异常的出现存在时间先后顺序;(2)ALT≥2×ULN,或ALP≥1.5×ULN,或TBil≥2×ULN;(3)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4)停药或减量后肝功能指标可改善或恢复正常,再次用药后肝损伤加重或再次出现(C级,弱推荐)。
推荐意见4 当甲亢合并肝损伤时,应考虑除外其他肝脏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AILD]、病毒性肝炎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等),其诊断可参考相应的临床诊疗指南(C级,弱推荐)。
推荐意见5 建议对所有新诊断的甲亢患者常规进行肝功能、病毒性肝炎抗原/抗体、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肝脏超声及心脏超声等检查(B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6 建议在开始ATD治疗后的2、4、8和12周,以及以后每3个月监测肝功能(B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7 甲亢相关肝损伤患者,首选甲巯咪唑(MMI)治疗,妊娠期妇女或甲亢危象患者可选择丙硫氧嘧啶(PTU)治疗(B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8 伴有严重肝损伤的甲亢或不能耐受ATD治疗的患者,可采用131I治疗(B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9 ATD所致轻度肝损伤可减量或换用其他ATD治疗,并密切监测肝功能(C级,弱推荐)。
推荐意见10 ATD所致中/重度肝损伤患者以及基线肝功能正常的轻度肝损伤患者在减少药物剂量后出现任一下列情况,需停用ATD,改用131I治疗:(1)ALT或AST>3×ULN,(2)TBil>2×ULN或国际标准化比值>1.5,(3)未达到(1)和(2)但伴有疲劳、恶心、呕吐、右上腹痛或压痛、发热、皮疹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在停药同时,应及时采用保肝及对症药物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D级,弱推荐)。
推荐意见11 甲亢合并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在治疗甲亢的同时,应根据相关指南积极治疗共患的其他肝脏疾病(B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12 对于以肝细胞型损伤为主的患者,建议酌情选用甘草酸类制剂、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制剂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制剂等(C级,弱推荐)。
推荐意见13 对于以胆汁淤积型损伤为主者或黄疸明显患者,如无胆系感染、胆道梗阻等用药禁忌,推荐选用S‑腺苷蛋氨酸或熊去氧胆酸(C级,弱推荐)。
推荐意见14 对甲亢所致的急性肝衰竭,可尝试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若无效可采用131I联合激素治疗;若激素治疗无效/效果欠佳,建议131I联合人工肝治疗(C级,弱推荐)。
推荐意见15 对于上述治疗均无效的患者,建议行肝脏移植手术(C级,弱推荐)。
来源: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学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肝功能异常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5年)[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5,网络预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