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马斯克为什么不和?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作为汽车博主,我们聊的是纯粹的汽车。但最近美丽国政坛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很多网友不太清楚特朗普跟马斯克的关系怎么说变就变,顺带影响到美丽国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朝令夕改”。所以,今天我们聊汽车的,也试着从特朗普支持马斯克的动机、承诺内容、关系破裂原因以及政策转向逻辑来分析下,他俩到底怎么了。同时,我们也以此为鉴,思考一下对我们汽车市场有怎样的启示。

图片

一、特朗普支持马斯克的政治经济逻辑

特朗普对马斯克的支持源于多重战略考量:

选举资金与舆论杠杆。2024年大选期间,马斯克为特朗普捐赠2.88亿美元,并利用平台为其造势,成为关键金主和舆论推手。特朗普投桃报李,任命马斯克为“政府效率部长”,赋予其整顿联邦部门的权力,帮助推进“小政府”改革议程。这种利益交换使特朗普获得科技巨头背书,同时马斯克得以介入政策制定。

图片

制造业回流与技术竞争。特斯拉作为美国电动汽车龙头,其得州超级工厂被特朗普视为“制造业复兴”的象征。特朗普通过放松监管(如简化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豁免流程)、购买特斯拉汽车并威胁将针对经销商的暴力行为定为“国内恐怖主义”,直接为特斯拉站台,试图吸引高端制造业投资。

意识形态同盟两人在减税、限制移民、反对“多元化政策”等议题上立场一致。马斯克对特朗普的支持既是务实的利益绑定,也是意识形态的共鸣,尤其在反对民主党环保议程上形成默契。

二、特朗普对马斯克的核心承诺

特朗普为换取马斯克的支持,提供了多方面的政策便利:

监管松绑与市场准入。特朗普政府推动自动驾驶汽车法规改革,将安全豁免审批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这很夸张了),为特斯拉Robotaxi业务扫清障碍。同时,撤销加州燃油车禁售令、放松燃油效率标准,间接降低特斯拉竞争对手的合规成本压力。

图片

财政支持与资源倾斜。特朗普虽未直接提供现金补贴,但通过政策设计使特斯拉受益。例如,拟议中的“大而美法案”虽取消普遍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却保留了对特斯拉有利的条款,如针对特定车型的豁免。此外,SpaceX获得NASA的载人航天合同,成为政府重要合作伙伴。

图片

政治保护与舆论支持特朗普多次公开声援马斯克,包括在特斯拉工厂复工争议中施压加州政府,以及在特斯拉股价暴跌时自费购车力挺。这种“政治保险”为马斯克应对舆论危机提供了缓冲。

三、关系破裂的深层动因

那为什么又“闹掰”了呢?两人从“蜜月期”到公开决裂,源于多重矛盾的激化:

政策利益冲突。“大而美法案”是导火索。该法案削减电动汽车补贴,马斯克批评其“让美国背负不可持续债务”,而特朗普指责马斯克反对是因个人利益受损。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特朗普后期转向传统能源利益集团,其能源部长任命油企高管,政策重心回归化石燃料,与马斯克的新能源战略背道而驰。

图片

权力博弈与个人性格。马斯克在“政府效率部”的强势改革触动了特朗普内阁的利益,导致与班农、纳瓦罗等核心幕僚的冲突。特朗普权衡利弊后选择支持传统势力,逐步削弱马斯克的权力。此外,两人自恋、不愿妥协的性格特质,加剧了矛盾的公开化,最终演变为互相攻击的“口水战”。

国际战略分歧。马斯克主张美欧零关税以促进全球供应链整合,而特朗普坚持“美国优先”的对等关税政策,导致双方在贸易议题上公开对立。同时,特朗普对马斯克跟我们的合作心存忌惮,凸显战略信任的破裂。

四、特朗普新能源政策的钟摆式转向

特朗普的政策演变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初期实用主义支持(2024-2025年初)为吸引科技选票和推动制造业回流,特朗普放松监管、支持特斯拉,并短暂延续拜登时期的部分清洁能源政策。例如,2025年3月签署法案简化自动驾驶审批,表面上延续了新能源发展的基调。

中期利益再平衡(2025年中)随着执政稳固,传统能源行业游说力量(如油气公司每年投入近2亿美元影响政策)推动特朗普转向。5月通过的“大而美法案”大幅削减电动汽车补贴,终止《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清洁能源激励,标志着政策重心彻底倒向化石能源。

后期全面倒退(2025年6月后)与马斯克决裂后,特朗普进一步收紧政策,威胁终止联邦与特斯拉的合同,并推动撤销加州零排放汽车计划。这种转向既是对传统能源集团的回馈,也是对马斯克“背叛”的报复。

五、对我们电动汽车发展的启示

美国政商博弈的教训为我们提供了重要镜鉴:

政策连续性是产业基石。我们需要避免政策摇摆,通过长期规划(如“双积分”政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市场预期。例如,我们通过十年补贴培育出完整产业链,而他们的政策反复则导致特斯拉等企业面临不确定性。

技术自主与市场多元化。他们试图通过《通胀削减法案》重构供应链,但我们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领域已形成优势。未来需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同时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图片

平衡政商关系与国际竞争。我们应警惕过度依赖特定企业或政治人物的风险,通过市场化机制(如碳排放权交易)引导产业发展。同时,应对美丽国的技术封锁(如限制零部件使用),需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多边标准制定。

构建韧性供应链。他们的政策调整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我们需通过“技术+资本”双输出模式,在海外布局关键矿产和生产基地,同时完善国内循环,确保产业链安全。

特朗普与马斯克的关系起伏,本质上是美国政治周期与资本利益博弈的缩影。我们的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需以史为鉴,坚持战略定力,通过政策稳定性、技术自主性和市场多元化,在全球竞争中构建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应对国际变局的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