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类似#爸爸1天3包烟16岁女儿确诊肺癌##11岁男孩每天吸二手烟得肺癌##妻子吸“二手烟”致基因突变患肺癌##小伙上班被迫吸4年二手烟疑患肺癌#等热搜词条,隔三差五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似乎没有人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危害家人。
自2011年1月起,中国内地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它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2011年,我国生产卷烟24245亿支,烟民超过三亿,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之首。202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3.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成年人吸烟人口达3.5亿,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并致死人数近百万。
提倡控烟的十余年后的今天,为何烟民数量有增无减?你吸烟吗?你被迫吸过亲人的二手烟吗?
6月16日,河南媒体报道,郑州一名16岁女孩突然咳嗽不止,去医院检查发现肺部恶性结节,确诊早期肺癌,当即入院进行治疗。医生考虑到她年龄较小,再加上本身没有抽烟史,进一步追问发现,女孩父亲烟瘾很大,一天能抽两三包,还经常忍不住当着她的面抽,女孩长年被迫吸入二手烟。
类似的“二手烟悲剧”时有发生——
5月初,焦作的张女士一直咳嗽胸闷,去医院检查确诊肺癌晚期。“平时我不抽烟不喝酒,生活规律,万万没想到怎么会突然确诊肺癌晚期……”张女士爱人是老烟民,几十年来她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张女士对这种化学刺激比较敏感,从而基因突变导致了肺癌发生。抽烟本人不一定会得肺癌,但是他身边的人一定会受影响。丈夫后悔自己15岁开始抽烟现在58岁了,中间戒烟但是戒不掉,现在为了家人不抽了……
郑州一27岁女子也因丈夫长期吸烟确诊肺癌。从恋爱到结婚的七八年里,丈夫不分场合每天抽两三包烟,医生指出二手烟是重要诱因。
6月中旬报道,一名11岁男孩反复发烧咳嗽,就医后查出肺恶性肿瘤,确诊肺癌,医生追问病史发现,男孩父亲长期在家吸烟,孩子被迫吸二手烟长达数年。目前,男孩正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当中。
医生常年提醒,烟民不减反增
媒体报道类似新闻时,结尾常以医生提醒结尾:儿童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患癌风险将大幅增加;女性肺癌发病率上升,多与长期吸入二手烟有关。医生呼吁,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请尽早戒烟,爱家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远离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
我国自从加入“世卫组织控烟框架公约”以来,控烟成效一直受到质疑。
200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加入了世界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6年1月9日正式生效,而在2011年1月9日,中国承诺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实现100%的禁烟,但遗憾的是,这些目标都没有实现。
据2012年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统计显示,我国15岁―69岁人群吸烟率虽然微降,但总体吸烟率仍是全世界第一。烟民数量超过3亿。2011年,我国生产卷烟24245亿支,比2000年增长了45.3%,烟民超过三亿,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之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成年人吸烟人口达3.5亿,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并致死人数近百万。
二手烟对人体的危害,就像直接吸入“毒气炸弹”。
孕妇在妊娠期如果遭受二手烟,会导致婴儿出生体重降低,并可能导致早产、新生儿唇腭裂等;
婴儿暴露于二手烟会导致猝死综合征,且暴露量越大,发病风险越高;
儿童暴露于二手烟会导致肺功能下降、支气管哮喘、中耳炎,并可能患白血病、淋巴瘤。
除了产生二手烟,吸烟者吸烟后还会残留三手烟,这些烟草、烟雾的残留物通常会附着在衣物、墙壁、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通过触摸或重新散发到空气中进入人体。
三手烟的危害就像隐形的“化学地雷”。通风、清洁等日常清洁方法对消除二手烟、三手烟危害的效果较差,最重要的是创建无烟环境,在家中、车中、工作室等室内环境严格禁止吸烟。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指出,二手烟暴露会导致冠心病,并可能导致乳腺癌、结直肠癌、慢阻肺、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产生的二手烟,也有一定健康危害。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达到80%及以上,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包括天津在内的24个省份出台省级控烟相关法规。
《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明确规定了明令禁止吸烟场所,其中明确:餐饮场所、歌(舞)厅、公共浴室可设置吸烟室,但吸烟室应当具备独立空间、独立有效的通风换气装置,设置明显标志;吸烟室以外的室内区域禁止吸烟。未设置吸烟室的餐饮场所、歌(舞)厅、公共浴室,禁止吸烟。
吸烟损人损己,控烟提倡多年,可为什么烟民数量不减反增呢?原因只有一个,戒烟,太难了……
有人曾调侃,尼古丁堪称“PUA大师”,0.5秒的颅内高潮,让你甘愿以一生健康为代价。它7秒攻陷大脑,撩动多巴胺后立刻翻脸,引发戒断反应让人抓狂。
更可怕的是,一支烟仅维持半小时“快感”,逼人每隔40分钟就点“人间烟火”,硬生生把吸烟包装成“生活仪式感依赖症”。
戒烟为何如此难?生理上,尼古丁重塑大脑,让人深度依赖;心理上,它成了应对压力、社交甚至习惯的“解药”。
多数烟民心知肚明却难逃泥沼,戒烟成功率仅约5%。更多人陷在“戒与不戒的叠加态”,正如调侃:“戒烟很简单,我一年戒了三次。”
烟草利润丰厚、戒烟难如登天
但想想为了爱你的家人
也为了你爱的人的健康
会不会更有勇气一点呢?
如果你是烟友或者烟友的家人
不妨把自己代入到
文章开头的那个孩子的至亲角色
对“吸烟有害健康”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不妨多多留言
相信哪怕是微小的声音
也会推动积极的改变
留言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