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华府消息》连续更新的第1835天
尽管特朗普尚未让美国直接介入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但华盛顿与德黑兰的言辞持续强硬,局势毫无降温迹象。特朗普对是否轰炸伊朗核设施语带模糊,仅称“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并将其日前在社交平台发布“无条件投降”言论解释为“我受够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则表态强硬,誓言“伊朗人民不会投降”,并警告美方若出兵将遭“不可挽回的破坏”。与此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警告,已无法准确追踪伊朗浓缩铀的所在地。尽管特朗普声称伊方有意赴白宫谈判,但伊朗驻联合国使团在社交媒体上驳斥称“从未有人请求在白宫门前下跪”。尽管MAGA阵营内存在孤立主义情绪,前白宫首席战略师班农今日表示,一旦特朗普决定动武,其核心支持者最终仍将“排队站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一背景下,尽管他本人迄今仍未明确表态,福克斯新闻等主流保守派媒体已强烈推动军事干预立场,甚至有意借助电视影响特朗普决策。福克斯主持人汉尼提与马克·莱文在节目中高调鼓吹对伊朗动武,将当前局势描绘为“正义与邪恶之战”,并频繁借用“核威胁”话语强化对伊打击的正当性。相比之下,曾在福克斯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塔克·卡尔森则坚定主张美国应保持克制,直言“让以色列打自己的战争”,并批评保守派鹰派为“战争贩子”。这场外交政策路线之争已在MAGA媒体圈撕裂成两大阵营,一方主张“美国优先”应包含强力打击敌对政权,另一方则强调孤立主义与反干预传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美军方则在稳步推进战备部署。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库里拉将军成为当前局势中最具实权的角色之一,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往届军政关系常态。据国防部官员透露,五角大楼已在本周调派第二艘航母及多型战机进驻中东,这是年内第二次在该地区实现双航母部署。尽管国防高层原本试图将战略重心转回印太地区,但库里拉成功说服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将资源重新倾斜至中东前线。与以往文官牵制军方的模式不同,赫格塞思几乎从未否决库里拉的任何增兵请求。两人被描述为“密不可分”,联手向总统呈报“遏制伊朗核计划的多套选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虽然特朗普已核准作战准备计划,但他仍未签署最终发动攻击的命令 -- 特朗普日前在白宫战情室内部批准了攻击方案,但决定暂时按兵不动,以观察伊朗是否会在压力下放弃核计划。他在公开场合承认美方已将军事打击列为选项之一,并继续强调“我可能会做,也可能不会”,称会在最后一刻再作决定。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以“威慑介入”手段逼迫伊朗就范,并以此换取“无条件投降”的外交成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方面,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则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发布一段三分钟视频,警告“政治精英与战争贩子正在鲁莽挑动核大国之间的紧张”,称世界正“濒临核毁灭的边缘”。这一言论被白宫视为挑战总统对外政策立场,特朗普在看到该视频后震怒,向多位幕僚抱怨加巴德“越权发声”。据透露,特朗普认为加巴德此举不仅“偏离信息主线”,更有削弱其威慑战略之嫌。尽管其在公开场合展示强硬立场、不断加码军事部署,但其政府内部在对伊战略、尤其是核风险评估方面,仍存在明显分歧。这种高层级别的公开分裂,也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美方最终走向的不确定预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以色列代号为“崛起之狮行动”的军事打击持续进入第六天,已袭击伊朗境内逾1100个目标,包括导弹基础设施及武装直升机基地。美方目前对以色列提供导弹和无人机防御支持,但未直接参与打击。白宫官员称,特朗普正密切观察以军行动成效,并保留多种军事与外交选项。伊朗则重申不会在威胁下谈判,并通过联合国代表团声明称:“伊朗不会在胁迫下接受和平,尤其不会与一位执意刷存在感的战争贩子谈和。”
除了特朗普本人迟迟未下令、军方持续备战、情报系统表达担忧外,美国国会也正在出现跨党派制衡之势,试图阻止特朗普绕过授权卷入中东战事。由自由派民主党众议员卡纳(Ro Khanna)与共和党保守派马西(Thomas Massie)牵头的“左-右联盟”,正在推动一项战争权力决议案,要求特朗普政府在任何实质性军事介入前必须获得国会批准。该议案获得包括奥卡西奥-科尔特斯、特莱布在内多位进步派议员支持,并被计划作为“优先议案”提交表决,以绕过议长程序封锁。
两人曾于上届特朗普政府期间联合推动限制也门战争授权的类似立法,虽未获得总统签署,但最终促使美方缩减军事角色。如今他们认为,伊朗问题将是特朗普与其MAGA基本盘之间最有可能决裂的议题之一。卡纳指出:“这比财政赤字、贸易政策更核心。不干预主义几乎是MAGA运动的出发点。”随着塔克·卡尔森、班农等右翼意见领袖持续发声反战,就连亲特朗普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也公开支持卡尔森,并警告“干涉他国战争只会让美国破产、自我毁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议院方面,蒂姆·凯恩(Tim Kaine)正主导类似努力,强调任何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都必须获得国会授权。他警告当前紧张局势“可能迅速将美国拖入另一场无尽战争”,并呼吁重新确立宪法规定的战争决策权。这一系列国会制衡动作凸显出,尽管特朗普对伊朗采取“最后一刻决定”的策略,但在外交强硬姿态背后,他面临的不仅是军政分歧与媒体斗争,还有越来越紧张的法律与制度掣肘。总统的战争权力正被逼向国会重审的边界线上。
据Axios报道,真正左右这场战争爆发与否的,可能仍是特朗普本人是否决定摧毁伊朗最关键的核设施:福尔多铀浓缩基地。据多位美方官员透露,特朗普近日频频向顾问追问一个问题:如果美军投下巨型“掩体破坏弹”(MOP),真的能摧毁藏于山体之下的福尔多吗?
福尔多基地深埋于德黑兰以南的山中,是以色列打击清单之首。但以军缺乏足以实施此类任务的3万吨级炸弹与B-2隐形轰炸机,只有美军具备这一能力。尽管五角大楼已明确告知特朗普:MOP在战场上虽未使用过,但多次测试表明足以完成任务。然而总统仍未被完全说服。他表示:“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整体战略规划问题……我们唯一目标是让伊朗无法拥有核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空袭,美以双方也在探讨其他可能路径。以色列暗示可能在完全掌控伊朗空域的情况下,动用特种部队进行地面渗透打击,重演去年对叙利亚地下导弹工厂的爆破行动。美方官员则透露,特朗普特使正在与伊朗外长保持低频度接触,力图在威慑与对话之间维持一线外交空间。“有时对方回电,有时又消失,”一位官员说,“但我们并未放弃任何可能。”
美联储6月维持基准利率在4.25%至4.5%不变,继续执行“观望”立场,以应对特朗普政府在贸易、税收和移民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尽管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劳动力市场依然稳健,通胀已显著回落,但最新经济预测显示,美国今年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失业率上升,而通胀压力却重新上升,构成近似“滞涨”的严峻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滞涨”一词在发布会上并未被公开提及,但美联储最新的“点阵图”显示,内部官员对年内是否能降息意见分歧严重。19位官员中有7位认为2025年不会降息,2位预计将降息一次,8位预计将降息两次,2位预计将降息三次。自2024年末降息一个百分点后,联储自1月起暂停进一步调整,当前政策立场旨在保持灵活,以应对经济走势可能的剧烈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国务院宣布扩大对所有学生签证申请者的社交媒体审查规则,要求领事官员评估申请人是否表现出“对美国公民、文化、政府、制度或建国原则的敌意”,并重点关注曾有政治激进主义历史的个人。该措施适用于新申请者和返美学生,官员需记录详细审查笔记并保存线上内容截图,包括社交平台、数据库与LexisNexis等信息来源。
这项政策被视为特朗普政府打击高校校园亲巴抗议与所谓“精英自由主义”潮流的最新手段,也与其整体收紧合法移民路径的方针相呼应。尽管这些因素不会直接导致签证拒发,但如有相关内容将触发额外审查。此前国务院已暂停学生签证面谈预约,并以哈佛大学为试点启动针对教育签证申请人的在线审查机制。本周电报要求恢复签证预约,但须优先处理J-1医生项目及国际生比例较低大学的申请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