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丽珍
6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优秀教师代表,围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5位优秀教师代表中,有浙江人熟悉的面孔——来自杭州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蔡小雄,他作为基础教育唯一校长代表,分享了关于教育的相关话题。
蔡小雄 图片来源:国新网
从清华院士到山区海岛“园丁”
5位教师展现中国教育多元答卷
这场见面会的5位教师,很有代表性,有来自基础教育的校长、老师,也有来清华大学、职业院校的骨干教授,还有扎根山区教育、边防海岛,体现教育关怀的代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从1990年博士毕业以后参加工作,35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用八个字概括他的工作,就是“天上治污、地上育人”。
所在的团队获得了联合国“气候与清洁空气奖”团队奖。
作为老师,贺教授给几千位同学讲过课,所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已经超过100多人,他们当中已有十几位在国内外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担任教授和研究员,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的佼佼者。团队也入选了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来自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教授禹诚,坚守职业教育一线30多年,教过的学生,有的已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有的已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的自主创业已成为企业家,更多的在企业一线成为了技术技能骨干,他们都是“新征程上的奋斗者”,都在为“制造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教师刘秀祥,是曾经“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主人公,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扎根山区教育,把爱传递给了山区的孩子们,以赤诚之心点亮了无数希望。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第一幼儿园园长范徽丽,在涠洲岛开办了第一所公立幼儿园,在边防海岛实现了国家“幼有所育”的教育关怀。
来自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蔡小雄,是5人中基础教育唯一校长代表,在基础教育一线工作32年,用智慧办出了一所好学校,带出了一支好队伍,也为省域乃至全国的教育均衡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蔡校长也谈到了自己作为教师、校长的感受和初心。
从普通老师到特级正高级教师,从原来只要管一个班40几个人的班主任,到如今要操心上万人的集团总校长,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一位好老师、好校长的初心始终没有变。
作为数学老师,蔡校长教过很厉害的学生,上课讲一种方法,他总是能想出好多种方法;他也教过一上数学课就头痛,数学题怎么也做不出来的学生。“对于前者,我在学习上给他加点‘餐’,鼓励他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对于后者,我跟他一起寻找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走多元发展之路。在我的心目中,他们都是好学生,都会对社会有贡献。”
中外记者见面会现场 图片来源:国新网
怎样理解并践行教育家精神?
可以先从“五个一”做起
当天的记者见面会,谈到了“教育家精神”,怎样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是践行“教育家精神”?
贺克斌教授提到,突破技术瓶颈,用科研创新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同时为国家培养有担当、能贡献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就是报效国家最直接的方式。
在刘秀祥老师看来,老师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未来。“我们希望未来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我们今天就要把孩子培养成那个样子。”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师,禹诚老师特别注重实践导向,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我们始终贯穿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始终在推行以学生动手做为前提的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
而作为幼儿园园长,范徽丽深刻地领悟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精神就是幼教工作者最核心的教育品质。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针对这个话题,来自基础教育的蔡小雄校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于我而言,‘教育家精神’就是躬耕教坛的初心坚守,也是育人成己的价值共鸣。‘教育家精神’既体现在‘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中,也融于‘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日常实践里。”
担任校长,蔡校长的日常事务很忙,但总是抽出时间给学生上数学课,原本一间40人的教室,每次都要挤满上百人。特别让他动容的是,一个考上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回来跟他讲,“蔡老师,我毕业后还要跟随您学习,我要成为像您一样让学生动情的好数学老师。”
那一刻蔡校长也深刻感受到:教育是生命唤醒生命的事业,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生动的教科书。
蔡校长提到,作为一线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可以先从“五个一”做起:“上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班”“关爱每一位学生”“树好一面旗帜”“坚守一生追求”。
“看似平实的‘五个一’,也需要我们老师用心怀灌溉,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我认真耕耘,力求在三尺讲台谱写不平凡的篇章。”
如何更好地落实教育帮扶?
就像在全国认亲,需要将心比心、上下齐心
这些年来,蔡小雄长期致力于教育帮扶。有记者现场提问,在推动省内外学校协同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在蔡校长看来,教育帮扶就像在全国认亲,它需要将心比心、上下齐心。
“教育部和浙江省政府对教育帮扶非常重视,所以我们在帮扶过程中基本上不用操心政策层面的问题,可以集中精力做好三件事:助力帮扶学校课程建设、学校师资培养、优秀学生成长。”
一方面,通过派出核心团队担任帮扶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比如,派出了生物正高级教师到景宁中学担任副校长,这两年景宁中学进步很大,尤其是生物学科的人才培养方面起色很多。另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来有去共培养”的方式,让帮扶学生的老师和学生能够共享优质的资源。
在师资培养方面,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试图通过结对,手把手帮助这些学校老师共同进步。
另外,还推出了银龄教师讲座计划,进一步盘活退休教师资源,让一批优秀的退休教师来到薄弱学校任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助力优秀学生成长方面,蔡校长也会深入帮扶学校一线。“我曾经在高海拔的康定二中与阿坝州黑水县中学上课,我也多次到景宁中学、开化中学上数学课,我还带着工作室的名师们到这些学校传经送宝。”
在蔡校长的带领下,和帮扶学校拧成一股绳,每个学期的学科节、学术节,每个月的教研专题活动不是走过场,而是实打实地一起做事情。“老师们互相学、学生们一起成长,效果看得见。”
如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带领团队成长?
既要主动拥抱技术,开阔国际视野,也要真心真意关爱老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主动对标新时代的育人要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哪些方式带领团队来共同成长?
这个话题,蔡小雄校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面对新时代的育人要求,一方面,我们要主动拥抱技术,赋能教育、提升自我。我总是鼓励老师们借助人工智能,进一步提质增效。”杭州第二中学已经初步实现了“作文批改、智能答疑、错题推送”等智能化应用,在校园内也建有人工智能运动系统,师生积极参与健康锻炼。
另外一方面,蔡校长也提到,要积极开阔国际视野,提升国际交流水平,增加海外研修机会。“因为从海外研修回来的老师带来很多教学创新的点子,现在课堂互动更活泛了,学生特别喜欢,这种‘走出去’的经历对于老师的成长帮助很大。”
第三方面,推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真心真意关爱老师。“党和国家近些年推出了很多尊师惠师的政策,教育部开发的‘中国教师’小程序就挺好的,老师可以很便捷地获得打车、购房等一系列惠师服务,要求学校每年给老师安排一次体检。”
蔡校长介绍,杭州市还陆续推出了30年教龄老师免费乘坐公交地铁、满20年班龄班主任享受专项津贴等措施,大大提高了老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综合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官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