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在歌手周深太原演唱会期间,歌迷们因在晋祠中发现一块石碑,文中含有“周深”二字引歌迷前去打卡。
据介绍,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祠重修扩建。
此次引发歌迷关注的是晋祠中有一块石碑上书“遗风固唐远,积德本周深。”因该诗句中含有“周深”二字,引起前来太原观看周深演唱会的歌迷前去打卡合影。网友纷纷感叹周深与太原缘分太深。
据悉,这句是源自《留题兴安王庙》,是北宋政治家吕惠卿于元丰八年(1085)十二月十二日创作的五言律诗。“剪叶疏封意,归禾协济心。遗风固唐远,积德本周深。逝水悲兴废,浮云阅古今。祠宫尚翚翼,鸣玉漱松阴。”该诗是作者以资政殿大学士、河东路经略安抚使身份知太原府期间,游览晋祠时所作。全诗通过“逝水悲兴废,浮云阅古今”等意象,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并运用“剪叶疏封”“归禾协济”等典故赞颂唐叔虞的德政。并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该诗有石刻,嵌于唐叔虞祠碑廊东壁,题款中注明了作者身份和创作时间。
晋祠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最近因周深歌迷前去“打卡”,晋祠游客数量增多。晋祠也应景推出宠粉福利,歌迷可凭演唱会门票享受免费游览晋祠的福利。
据《扬子晚报》 张楠
相关链接:
留题兴安王庙
(宋) 吕惠卿
剪叶疏封意,归禾协济心。
遗风固唐远,积德本周深。
逝水悲兴废,浮云阅古今。
祠宫尚翬翼,鸣玉漱松阴。
作者简介
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宋真宗时中进士,曾是王安石变法集团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官至参知政事。王安石下台后,又反击王安石。吕惠卿曾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以资政殿大学士河东路经略安抚使知太原府。元丰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游晋祠时写下了这首诗。
注释
1.兴安王庙:即唐叔虞祠。后晋天福六年(941)石敬瑭封唐叔虞为“兴安王”。
2.剪叶: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叶,这里专指桐叶。剪叶,说的是周成王剪取桐叶分封小弟叔虞为唐国诸侯的故事。历史上称“剪桐封弟”或“桐叶封弟”。
3.疏封:疏有分义、外义。疏封,即分封、外封的意思。
4.归禾:这也是一个历史故事。禾,这里指的是“嘉禾”,即生长得特别好的禾稻。《竹书纪年》载:“(成王三十一年)唐叔献嘉禾,王命唐叔归禾于周公。”
5.翚翼:翬,大飞。翼,鸟虫的翅膀。《诗经·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翬斯飞。”疏:“言檐阿之势,似鸟飞也。”后以翬飞形容宫室的高峻壮丽。特指檐阿似鸟飞举翼的建筑形式,俗称飞檐。
6.鸣玉:指古人佩戴在身上的玉饰互相撞击的声音。这里比喻悦耳的水流声。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下了诗人谒唐叔虞祠的感受。
第一联诗人引用了两个典故,说明周王朝君臣和睦,同心协力,经世济民,从而使周王朝的政权得到了巩固。律诗的写作,首联并不要求对仗,但此联对仗十分工稳,引用的两个典故也不生僻。
第二联承上,诗人说虽然周、唐早已灭亡,但由于唐叔虞积德固本,从而能使周、唐的遗风影响深远。高度赞扬了唐叔虞的功德。第一联叙事,第二联评说,两联结合得十分紧密,但在时间上却跳跃很大,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第三联,诗人抛开了历史,看到了眼前的景物,俯视流水,仰观浮云,产生了无限的感慨。“逝水悲兴废,浮云阅古今。”五言律诗讲究第三字要响,“悲”、“阅”二字就用得极响,且运用了拟人手法,对仗又十分工稳,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感慨的深沉。
第四联,诗人仍以景结情。诗人眼前是高峻的大殿,奔放的飞檐,挺拔的松柏,湍急的流水。他完全沉浸在这幽静肃穆的环境之中了。
前四联说事,后四联写景,事中有意,景中有情,主题明确,因用典确切,故此诗不可他移,是一首很成功的诗。
据晋祠天龙山景区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