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 星期四
德国联邦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出口额下降1.7%,降至约1.55万亿欧元;相比之下,中国同期出口额增长7.1%,达逾3万亿欧元(25.4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德贸易数据差距持续扩大的最新体现。中国已连续八年实现出口增长,而德国2023年已出现明显下滑趋势。
多位经济学家和行业专家指出,德国工业在面对中国日益强劲的竞争时,正逐步失去传统优势。中国企业在其本土市场发起激烈价格战,加之持续的产能扩张,正构成德国制造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威胁。
“中国产业竞争者持续迎头赶上,正深入进入德国传统优势明显的产品与工业领域。”歌德大学与曼海姆ZEW经济研究中心的创新经济学教授菲利普·贝英(Philipp Böing)指出,尤其在数字化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中国企业的技术表现已经在部分领域超越德国同行。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工业专家延斯·布尔查特(Jens Burchardt)指出,德国工业生产已连续十年下降,主要受制于相较国际平均水平更高的能源成本。他认为,基础化工和汽车工业是受影响最显著的领域,后者能否在电动驱动技术上复制燃油车时代的领先地位,将决定其未来在全球市场的角色。
此外,尽管机械制造和电气工程领域尚未首当其冲,BCG也提示这些行业正面临“实质性”的中方竞争压力。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参展数据亦反映了这一趋势:2014年,来自中国的参展企业约500家,而2023年已增至1145家。大众汽车集团是另一关键信号,其全球销量从2018年的1010万辆下滑至2023年的860万辆,降幅近15%,其中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减少高达130万辆,尽管同期中国汽车市场总体仍在扩张。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已在多个方面赶超德系车企。
布尔查特指出,当前中国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迅速扩展产能,导致国内厂商陷入激烈的价格战,进而寻求拓展海外市场,对德国企业构成极大威胁。
他补充道:“德国在多个产业领域仍具备技术领先优势,但现在正面临来自一个拥有庞大本土市场、生产成本更低,且不受资本市场回报压力制约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