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乡人大代表,安乐乡武装部长、副乡长孙善国立足应急工作实际,聚焦地方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履行代表职责,数年如一日奔波在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责任担当。
撒盐除冰抗凝
冰雪中的守护者
安乐乡平均海拔1660米,冬季受凝冻天气影响,导致部分乡村道路大面积结冰,给安乐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严峻挑战。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道路交通畅通,孙善国总是第一时间组织应急保障组开展凝冻路段撒盐除冰。
“大家戴好手套下车,两人一组,把盐撒上,过弯的地方多撒点,抓紧干完。两个看哨的同志注意观察是否有来往的车辆,及时示意叫停,以免刹不住车。”在孙善国的指挥下,随行的组员搬盐拿铲,一字排开迅速开展路面除凝工作。每年寒冬腊月,连续数十天,孙善国几乎每天清晨都要将安乐的主路查一两遍,许多拉货的司机和沿路的住家户都认识他。
“危急时刻、特殊时刻,作为人大代表我们必须站出来!” 这句朴实的誓言,正是孙善国对履职初心的注解。
宣传汛期安全
隐患排查的排头兵
面对风险隐患,孙善国常说“预防胜于救灾”。最大限度消除农村应急安全隐患,才能营造安全的农村大环境。他自创了“四走”法:走进山里、走进集市、走进村寨、走进家中,并且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项安全宣传活动。
防汛期间,孙善国联合专业队伍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排查坡岩垮塌风险点、房前屋后边坡稳定性、排水设施畅通性、老旧房屋结构安全性,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并实行“清单化”整改。
每周三的赶场天,总能看见他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并结合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和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讲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和安全出行注意事项,并告诫村民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养成遵规守纪出行的好习惯,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走村入户时,他向村民讲解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护措施,并告诉村民要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和自救办法。可以说,每一次走访都是对“安全无小事”的躬身实践。
开展民政工作认定
平安建设的“连心桥”
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孙善国牵头组建“平安联盟”巡逻队,联动民警、网格员、志愿者开展平安夜巡。冬季巡逻偷挖盗采煤炭者,春季巡视野外用火,积极劝阻,特别是傍晚群众铲烧土皮灰、燃烧土中杂物等农事用火活动。
夏季高温、强对流天气增多,是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高发季节,孙善国联合多部门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认真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并在辖区内巡视隐患排查整治,及时补短堵漏,坚决防范遏制重大事故发生。
在他的带领下,安乐乡人大代表化身移动宣传站,纷纷入户为群众讲解安全知识,有效激活全民安全“神经末梢”,让安全防线从“单兵作战”升级为“集团作战”。
了解群众诉求
矛盾纠纷的“解铃人”
偏坡村因征收赔偿问题产生分歧,村民的不满情绪不断累积,甚至出现了阻扰道路施工、信访的情况。面对这一复杂局面,孙善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协调作用,挨家挨户走访,深入了解村民诉求,用“拉家常”的方式安抚群众情绪。
同时,孙善国还积极搭建多方协商平台,既耐心解读征收政策、描绘长远发展蓝图,又坚持依法依规,明确告知不合理诉求的处理方式。经过不懈努力,一场可能激化的群体性矛盾被成功化解,征收项目如期顺利完成。
针对尚寨村村民承包地界矛盾,孙善国联合司法所从情、理、法多维度调解,他当选以来成功化解50余起邻里土地争端。“怎么当好‘和事佬’,当一个公平的‘和事佬’,尽量将矛盾消化在初始阶段,这是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初衷。”孙善国说道。
从风雪交加的凌晨到烈日炎炎的午后,孙善国的足迹踏遍田间地头,将安全防线筑进百姓心头,就像他笔记本扉页上写的:人大代表不是光环,而是沉甸甸的责任。
通讯员:邵杨阳
编 辑:龙 英 郑永扬
编 审:陈忠友
总监制:刘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