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被灌啤酒,紧急送医!涉事者:“只是想逗逗孩子”

“小孩喝点酒没关系”

“小时候喝点酒,长大了才会喝酒”

逢年过节、家庭聚会时

有些不靠谱的长辈

逗孩子喝酒

其实

这样的举动十分危险


近日

浙江台州恩泽医院公布一起

18个月大的婴幼儿

50多毫升的啤酒

引发紧急情况的病例

👇👇👇



涉事者:“我就是想逗逗孩子”

律师解读:或触犯寻衅滋事罪



据荔枝新闻报道,该婴幼儿的父母经营一家饭店,孩子在店内玩耍,一个顾客擅自给孩子灌下50多毫升啤酒。经医生全力救治,幼童脱离生命危险,但酒精可能已对其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


图片

图源:“荔枝新闻”微信视频号


给幼儿灌酒的顾客王某表示:“我就是想逗逗孩子,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我以为就是啤酒,度数不高,应该没什么问题。而且我老家那边,小孩子沾点酒也是常事。”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法律专家则指出,若幼童经鉴定构成轻微伤以上伤情,喂酒者可能面临故意伤害罪的指控;若未达伤情标准,其主观故意行为也可能触犯寻衅滋事罪



此前已发生多起

喝酒给儿童造成伤害的例子



朋友婚宴、家庭聚会等场合

逗孩子喝酒的事情屡见不鲜

因喝酒给儿童造成伤害的例子

不胜枚举

👇👇👇


图片
图片


日前

新京报微信公众号

针对这类事件发表文章

《给18个月幼童灌50毫升啤酒  

  无论出于什么心态都不该宽恕》


图片


文章提到,儿童安全教育不只是对孩子的教育,更多是对成年人的教育培训。哪怕这些成年人并非有心毒害孩子,但无知或玩笑,也都不是逃避法律责任的借口。广西、四川案件的处理,就已经充分表明了司法态度,社会当有警醒。


而在“18个月幼儿被灌酒”的案例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那就是孩子父母是饭店老板,忙起来顾不上,就任孩子在店里玩耍,才被人灌了酒。现实中,这样的情境也时常发生,当父母不得不兼顾工作和养娃时,常常会把孩子带到工作场所


但是,一些工作场所环境复杂,对孩子而言,安全风险也很高。此前,福建厦门、河南许昌都曾有过案例,因家中无人带娃,孩子妈妈就把孩子带到了工厂,没想到孩子却在厂区发生了意外。


在这些案例中,尽管监护人未尽到合理看护的义务,让脆弱的孩子受到了伤害,却很难责备他们没有尽力。毕竟,他们只是想把孩子放在自己眼前,对许多家庭而言,如何平衡生计与育儿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轻松的选择。


当前的儿童友好社会建设背景下,与其让父母们困于两难,不如通过社会支持,共同为儿童安全提供更多兜底保障。比如,提供更普惠、可负担、就近便利的托育服务,让忙碌的父母们在工作时能放心将孩子交予专业照护。再如,在社区、单位、公共场所普遍提升儿童安全意识,强化风险防范常识,减少那些“没想到”“没注意”的意外发生。


每一个这样的案件,都应成为一次公共教育提醒,成为一次全社会重申常识的机会。也只有在制度设计、公共服务、常识普及和文化氛围中,整个社会给予儿童安全、儿童权益系统性关照,才能避免18个月幼儿被灌酒进医院这样的意外伤害。


下面让我们回到案例本身

为什么不能给儿童饮酒?

给儿童饮酒会造成哪些危害?

孩子误饮酒如何处理?

跟着小金详细了解



儿童代谢酒精的能力

仅为成年人的1/3



18月龄的幼童

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

各个器官和系统都十分娇嫩

酒精对于幼童而言

如同毒药一般,危害极大



台州恩泽医院儿科医生 莫新悦

儿童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3,仅仅50毫升啤酒就足以使血液酒精浓度超标,直接毒害正在高速发育的神经系统


当酒精摄入远超孩子代谢能力时

可怕的急性酒精中毒就会发生


其机制主要有两方面:


● 一是中枢神经“麻痹”,酒精会深度抑制大脑,严重时可直接麻痹呼吸和心跳中枢导致死亡


● 二是血糖“骤降”,酒精阻碍肝脏释放葡萄糖并抑制糖分新生,引发致命性低血糖


有认为“酒量要从小培养”

殊不知低龄儿童喝酒

伤害更大

严重的话还会影响脑部发育



广医三院儿科主治医师 邱国莹

青少年期或者是再早的婴幼期,小孩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处于发育阶段,喝酒有可能会影响到小孩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包括以后的协调能力也会有影响。


图片



孩子误饮酒如何处理



医生介绍

酒精中毒表现分为三级


● 轻度表现为脸红、话多、异常兴奋

● 中度表现为陷入昏睡、难以唤醒

● 重度表现为深度昏迷、脑损伤、呼吸循环衰竭,严重时可致命


如孩子不慎误饮酒

家长必须争分夺秒

开展这些急救措施

👇👇👇


首先要立即阻止孩子继续饮用,尽量让孩子保持清醒,持续和孩子沟通。


可以尝试给孩子喂服纯牛奶鸡蛋清,在胃黏膜形成保护层,减少酒精吸收。或者喂服温白开水米粥,帮助稀释酒精浓度,促进排泄,温和保护肠胃。


最后适时催吐,当孩子意识清醒,在误饮后30分钟内,且饮用量少时,可尝试现场进行催吐,催吐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发生。


如进行催吐,尽可能前往就近医院或卫生院,在医生及护士协助下进行催吐。用钝器轻压孩子舌根诱发呕吐,用手指或牙刷柄包裹纱布,刺激咽后壁,避免尖锐物划伤喉咙。可以让孩子反复饮水加催吐,每次饮用总量不超过300毫升、与体温相近的温水(37℃左右),直至吐清水。


如果孩子出现昏睡、昏迷,无法唤醒,呼吸异常(过慢、不规则)、脸色青紫、剧烈呕吐、抽搐,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心慌、气短、面红、头痛、恶心呕吐)等情况,怀疑饮入量较大或饮用了烈酒,立刻送往医院对症处理


转发提醒

  身边的家长朋友!


编辑丨林芷莹
责任编辑丨温雪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