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538 篇文章
怀孕是一场奇妙的旅程,但伴随而来的,除了胎动的喜悦,还有不少“小插曲”——孕期痔疮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约有70%孕妇会遭遇痔疮的困扰。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孕期痔疮,一起科学解围!
孕期痔疮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重生理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激素水平的“幕后推手”
怀孕后,准妈妈体内的孕酮水平显著升高。孕酮会使全身的血管壁,包括直肠和肛门区域的静脉变得松弛、弹性下降,更形成痔疮;孕酮还会降低肠道平滑肌的活性,导致肠道蠕动速度减慢,使粪便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形成便秘。
2. 膨胀子宫的“压力山大”
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日益增大,会对直肠和下腔静脉产生直接的压迫,导致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容易曲张;另外,孕期为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准妈妈的血容量会增加30%-50%,这也使得血管负荷加重,容易扩张和淤积。
3. 便秘的“雪上加霜”
便秘是孕期痔疮的“加速器”,前面提到的激素影响和子宫压迫,都会增加孕妇便秘的风险;另外,许多孕妇需要补充铁剂来预防贫血,但铁剂常常是导致便秘的“罪魁祸首”之一。
4. 分娩时的“临门一脚”
即使整个孕期都没有痔疮,分娩时也可能突然“爆发”。在分娩的第二产程,准妈妈需要用力屏气将胎儿娩出。这种瞬间的巨大腹压,以及胎头对盆腔组织的压迫,可能导致原有的痔疮急性加重,甚至诱发新的痔疮。
孕期痔疮的症状与非孕期类似,准妈妈们需要重点了解何时需要寻求医生帮助。
1. 剧烈疼痛伴发热
可能提示痔疮感染或血栓形成。
2. 大量出血
血液呈鲜红色,量大,或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
3. 痔块嵌顿
脱出的痔疮无法自行回纳,且疼痛剧烈,可能导致组织坏死。
4. 症状持续恶化
居家护理无效,症状反而加重。
5. 便血颜色异常或伴随其他症状
如果便血颜色发黑,或伴有不明原因的腹痛、体重减轻、排便习惯突然改变等,需警惕肠道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性,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孕期痔疮的管理原则是:安全第一,保守为主,以缓解症状和预防加重为目标。
01
饮食调理
(1)足量膳食纤维
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全谷物、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和坚果。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
(2)充足水分
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2升(约8杯水),尤其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后。晨起空腹饮用一杯温水,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
02
调整排便习惯
(1)定时排便
培养每天固定时间排便的习惯,早晨是最佳时机。
(2)有便意即排
不要忍便,以免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变得干硬。
(3)缩短如厕时间
每次如厕时间不宜超过5-10分钟,避免在马桶上阅读、玩手机。
(4)避免过度用力
排便时不要过度屏气或用力,可以尝试在脚下垫一个矮凳,使膝盖高于臀部,形成一个更自然的排便角度(类似蹲姿)。
(5)轻柔清洁
排便后使用柔软的卫生纸轻柔擦拭,或用温水冲洗肛门,然后轻轻拍干,保持清洁干燥。
03
局部护理
(1)温水坐浴
这是孕期缓解痔疮症状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准备一盆温水(水温约40℃左右,以不烫手为宜),将臀部浸泡在水中,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温水能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缓解肿胀和疼痛,同时有清洁作用。
(2)冰敷
如果疼痛和肿胀较剧烈,可以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或使用医用冰袋,轻轻敷于肛门患处,每次15-20分钟,可重复数次。
(3)外用药剂
在医生指导下,可选用对孕妇相对安全的局部外用药。
04
运动与体位
(1)避免久坐久站
孕妇应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需久坐,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
(2)适当运动
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温和运动,有助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刺激肠道蠕动。
(3)改变睡姿
采取侧卧位,尤其是左侧卧位,有助于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下肢和盆腔血液回流。
(4)提肛运动(凯格尔运动)
无论是否患痔疮,孕妇都应坚持提肛运动。它能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痔疮的预防和产后恢复都非常有益。
05
药物与手术
(1)软便剂或泻药
如果通过饮食调整仍无法缓解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对孕妇安全的软便剂(如乳果糖、聚乙二醇)或纤维素制剂(如洋车前子)。
(2)口服止痛药
剧烈疼痛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3)手术治疗
孕期通常不建议进行痔疮手术,除非出现痔块嵌顿、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且保守治疗无效,危及母体健康时,才会在权衡利弊后考虑。绝大多数痔疮手术会推迟到产后进行。
孕期痔疮是一个需要耐心对待的“小毛病”。准妈妈们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积极了解知识,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把这个“小插曲”变成幸福的期待!
作者: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普外科、临床营养科
黄东平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