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仅需十步
就能丈量完的迷你小矿山
它虽小
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也见证着峰峰的变迁与发展
笔者王晓伟将自己
与这座迷你矿山的邂逅经历
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邀我们一同探寻它的独特魅力
咱们峰峰矿区生活的人,无人不晓一座矿山的大小。它由生产区、生活区、矸石山等部分组成,面积自是不言而喻。可坐落在界城镇九侯湿地公园内的迷你小矿山,却能让人十步丈量。它与孙庄煤矿比邻,亦常常成为生活于此处人们休闲时的去处和闲聊时的话题。
我也是偶然经过,被它的十步之趣所吸引。别看它是座迷你版的矿山,该有的主体结构是一样都不少,主井与风井,罐车与轨道等,可谓两步一景,样样吸睛。听当地人说湿地公园是老矿区改造的项目,而迷你矿山正是一座废弃的小煤窑填充后改建而成的。所以,它绝对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矿山。
迷你矿山能保留下来,其还有着一段故事,我亦驻足此处欲听听老人们的讲述,便坐在一旁小广场上的长凳处,洗耳恭听起来。
“以前矿区坐落着很多小煤窑,盛行的年代就有几十甚至几百座之多。那会儿,井架竖起,罐笼升降,一班也就几个人。出一罐的煤,挣一罐的钱,虽然干活没日没夜,但养活一家老小是不成问题的!”一位纳凉的老人深情地讲述道,“后来,国家对所有小煤窑进行了整顿,考虑到资源和安全问题,煤矿实现了国有化。小煤窑虽没了,但大型的国有矿山掘地而起,不仅解决了周边人的就业问题,还在政府的督促下大力推进绿色建设及民生改造。因小煤窑开采造成的沉陷引水而入,变成了碧水湖泊,加之植树造林,矸石铺路,湿地公园就此而成……”
老人们的讲述,如同历史的篇章,当翻阅过往时,他们满眼深情。他们还说迷你矿山是专门留下的,其中间的井架亦并非原有,只是在原址上用钢管焊接而成,再用青砖围住,作主井护塔建筑所用。而墙的一侧,留有通风管道,从其压入式的通风系统构造上便能看出,这种老式的通风系统是具有一定历史性的。
当然,待历史沉淀,再经时代变迁,将迷你矿山与不远处的孙庄煤矿对比,可谓大不一样。而这,从几个孩童的对话中便能看出。“拉煤都用火车的,哪有像轨道上那么小的?”“就是,那旁边停的那是啥?像我的玩具车一样。”
生活在矿区的孩子自小接触煤矿,但他们哪知往昔的历史,几句话惹得周围人笑个不停。我虽然也是一名煤矿工人,但有些问题我也是想搞明白的,特别是这座迷你矿山,它就像历史星河中的一颗明星,闪烁着岁月的光辉,让我不住地欣赏观看,想要知晓它的一切故事。
少有所问,老有所答。旁边的老人微笑着答道:“轨道上的是小罐车,是为了适应当时井下的小巷所用。再往前,还有使用过篓车的,但也没有这种有轨道的小车好用。有轨道的加持和承压,出的煤就多,反则费力且出煤少。至于轨道旁边的,是一台老式的拖拉机。那会子拖拉机拉煤可是常事儿,但与现在的火车是没法比的!”
问答之间是时代的变迁,是峰峰矿区岁月的沉淀,是一座迷你矿山承载的煤矿文化基因。随后,我从广场再次到其跟前,十步之内虽然丈量了这座小矿山,但回想老人们的讲述,却也未能完全丈量得完。因为,在湿地公园内绿色环绕的迷你矿山,承载着永远也丈量不完的情愫,它就像我彼时仰望的井塔,上而高耸,下而扎根。
■文字:王晓伟
■编辑:林 鑫
■校对:申巨澜
■编审:李妮妮
■监制:梁 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