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星:中小银行应用金融大模型的挑战与破局之道
2025年6月10日,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主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数字金融与金融安全大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大会以“人工智能机遇:未来金融格局重塑及安全治理”为主题,全面解读金融领域的探讨数字金融与金融安全之间的紧密联系,分享行业内最新技术动态与创新应用实践,并致力于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寻求保障金融系统稳健性的有效策略,共同谋划行业的美好未来。重庆富民银行董事长、行长赵卫星出席并发表题为《中小银行应用金融大模型的挑战与破局之道》的演讲。金融业作为大模型技术应用的全球先行领域,2023年全球金融业AI支出占比达28%,其中全球TOP50银行机构部署率已突破九成。重庆富民银行凭借数字化驱动的战略定位,过往九年深耕数字零售领域,2024年启动数字产业化战略转型并取得初步成效。该行在智能代码生成、智能客服系统、线上车贷审批等场景实现深度应用,其中自动化代码生成率突破60%,居行业前列。赵卫星指出,金融大模型不仅是效能提升工具,更是业态革新力量。金融机构需在技术潜能与监管框架、创新投入与成本控制之间构建动态平衡。其演化路径将呈现三阶段特征:短期效应体现于业务流程优化,中期将逐步实现人机协同决策,长期有望催生算法驱动的新型银行范式。当前应用已显露出降本增效的显著效应,覆盖智能风控、财富管理、客群服务、反欺诈及运营管理等领域。展望未来,通用大模型、行业垂直模型与金融智能体的深度融合,将重构企业经营范式,推动AI智能范式从辅助工具向决策中枢跃迁。金融大模型实践面临多重制约:数据治理瓶颈、算力经济性悖论、工程化落地难题,以及应用场景、组织形态、安全合规、标准体系四维挑战。尤其组织架构层面,现有科层制架构与客户为中心的智能体模式适配性存疑。对此,赵卫星提出差异化AI战略定位,主张业务场景实施"AI+"递进式革新,采用混合式技术架构与敏捷开发模式,统筹数字资产转化与算力成本管控。基于此,富民银行确立行业智能体发展方向,旨在构建兼具智慧决策与人性化服务的金融生命体,为中小银行竞争开辟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