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基镇回龙村:人和村美产业兴

盛夏时节,永善县务基镇回龙村宛如一幅徐徐铺展的乡村画卷。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如丝带般在青山绿野间蜿蜒延伸,白墙灰瓦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村道旁摇曳生姿的格桑花,为村庄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处处洋溢着绿美乡村的清新气息与文明新风的蓬勃活力。


图片

沿着公路行至该村长虹七组,村民自建的精致围栏格外醒目。规整的菜畦与郁郁葱葱的果树相互映衬,各色花卉点缀其中,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田园图景。这份美丽背后,凝聚着回龙村近年来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该村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将16个村民小组划分为6个网格,构建起“干部包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模式,将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实现了乡村面貌的整体提升。65岁的老人陈万友站在自家门前,谈及村里的变化,往昔的艰苦岁月与如今的幸福生活交织在心头,老人感慨万千。

图片

群众陈万友:

“现在我们村都是砖房、楼房,环境也治理得非常好,早上家里扫了就扫院子,天天都是如此,公共区域每隔十天就会集中打扫。现在家乡的变化很大,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幸福。”


图片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回龙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深挖发展潜力,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引进等方式,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走进占地800余亩的四季果园,脐橙、白桔的枝叶郁郁葱葱,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油亮的光泽。除传统水果种植外,还积极引进西瓜、火龙果、凤梨、榴莲等特色水果,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果园里,工人们手持农具穿梭在果树间,熟练地开展除草工作。当地群众王顺奎就是其中一员,他将自家土地流转给果园后,又在园内务工,实现了“租金+工资”的双重增收。


图片

群众王顺奎:

“我家有二十余亩地租给了四季果园,一亩地一年有几百块钱租金。我也长期在果园里上班,一天工资120元,一个月能上27、28天班,每个月还是有几千块的收入,家里也能照顾到,我觉得很满意。”


图片


在另一旁的蔬菜种植示范点,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田地里,一垄垄豇豆已抽出嫩绿的新叶,长势喜人。群众黄大庆正和邻居们俯身田间,仔细清除杂草,干劲十足。据悉,该示范点推行“公司+农户”模式,由公司提供种子、技术和灌溉设施等,农户出地出力,销售后按比例分成。一年四季不断档种植,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还让群众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


图片


群众黄大庆:

“我们是四六分成,老板占百分之四十,我们占百分之六十。我家种了六亩,现在豇豆长势很好,今年是第一年种,试种成功后第二年就会有更多的农户种植,对下步的发展,我们很有信心。”


图片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基层治理同样别具特色。在回龙村,一方空地、几张板凳,就能随时召开一场热闹的院坝会。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从公路建设、垃圾清运,到基础设施维护、产业规划,都积极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这种广泛的民主参与,让村民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今年以来,全村17起矛盾纠纷均在村内妥善化解,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回龙村党总支书记杨恩国:

“我们回龙村在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无论大事小事,都会组织群众一起商量,共同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积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群众陈万友:

“我们村子里面的人非常和睦,遇到什么事都是你帮我我帮你的,大家都很团结。”


图片


暮色渐浓,夕阳为回龙村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如今的回龙村,乡风文明蔚然成风,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基层治理井然有序。一幅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稳步迈进。

图片


图片



文图/田雨 杨亚莉

编辑/杨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