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寨村,属黔南州惠水县摆金镇。位于镇境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25千米。面积18.1平方千米。以苗族为主,苗族占比96.32%。明清时期为方番、小龙番等长官司辖地。地处高寒地区,海拔1426米,俗称惠水县的“青藏高原”。
摆榜大草原
高寨村田园风光
高寨村黑土坝田园风光
因村境内一自然村寨所处地势高于其它村寨,故称“高寨”,并以高寨命其村名使用至今。村内民族文化及民风民俗传承较完整。
高寨村木老坡梯田风光
晨照高寨梯田
冬归 高寨村田园风光
2019年,高寨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四批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村内有金盆漏底瀑布、营盘遗址纪念地、传统建筑“抹角房屋”及“高脚圆仓”、三块古石碑、千年古红豆杉树群、摆榜大草原、金盆漏底瀑布、蛤蟆井、阡陌纵横的梯田等众多自然景观。特产有“泡糟酒”“黑糯米酒”等。
高寨村传统民族文化浓厚,民族风情多彩独特。如:大年三十夜集中结婚的结婚习俗;正月间的“耍嘎街生”情人节;六、七月的跳月节,也叫芦笙节(以夜间为主);以及丧葬敲牛祭祀、斗牛等民族节日。
摆榜高寨苗族大号队、歌舞队
摆榜苗族接亲路上
大号酒歌迎宾客
摆榜苗族婚礼——接亲
摆榜苗族婚礼——走亲
高寨村清代免税碑
古石碑 朱荣顺摄
古石碑
高寨村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芦笙、大号、唢呐、木鼓、铜鼓等乐器。其中以大号、芦笙最为出名。大号乐队经常被选送参加省、州、县及各种大型民族文化活动。高寨苗族芦笙是摆榜苗族的芦笙代表之一。传说在宋真宗年间,高寨村的同改寨有个名叫赵巴乃扬的人,模仿鸟的叫声制造出了苗家第一支芦笙,并根据六种声音的变化与组合,编成120首芦笙曲子,至今仍有《鸡引日出》《洪水朝天》《伏羲姊妹》《苗王的故事》《摆金贵人山》等乐曲仍在苗族村寨中广为流传。
现收藏于贵州省博物馆的一级文物:摆榜苗族刺绣
摆榜草原上长着高山矮杜鹃,每年春夏季节,草原上鲜花竞相开放,牛马成群雄,“风吹草低见牛羊”风光一览无余。
金盆漏底瀑布群,由一条沟壑将台地割裂,悬垂数丈,冲击到山腰岩石上,形成三级瀑布,一级高过一级,如玲珑小巧的银色垂帘在半空中飘逸,蔚为壮观。
泡糟酒是苗族同胞自酿的美酒,苗语称为“酒嘎”,酿造工艺原始而独特考究,口感醇正,味美甘甜,能舒筋活血、养颜益寿,有“苗家茅台”的美称。
高寨村土地广袤,是惠水作为村内的古红豆杉树群,是25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珍稀濒危物种,是植物中的活化石,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
高寨村一角
摆榜高寨——古寨晨曲
“抹角房屋”是苗族同胞们为了适应自然界的气候环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累,设计出的能在严寒的冬天抵御朔风的侵袭房屋。房屋建造式样形独特考究,并一直沿袭至今。
特色建筑:摆榜苗族杆栏式抹角房
特色建筑:林间的摆榜苗族特色建筑——高脚圆仓
特色建筑:摆榜苗族高脚圆仓
特色建筑:摆榜苗族高脚圆仓
“高脚圆仓”主要是用来储存粮食,千百年来,苗族同胞不断总结储粮的经验教训,设计出如此绝妙的粮仓,不仅防潮、防鼠还防火,充分展示了高寨苗族同胞的聪明智慧。闲暇时,寨民们在仓脚下相聚闲谈、娱乐、嬉戏、玩耍...好一幅苗族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妙景象。
来源:惠水县民政局 图:朱荣顺、谢志强、刘惠鸽、郑铁牛、陈春喜、朱荣呆
编辑:刘牛、罗娇 责编:施绍根 统筹: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