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超来了,我们看什么?

人民网 罗昱

6月15日,国际足联的人估计很头疼,因为他们精心打造的世俱杯流量竟然被远在中国的一个娱乐性联赛抢了。苏超,场均超25000人的上座人数,已经超过了不少中超赛区。十三支球队,场上你争我夺,拼出竞技火花;场外,网友花式玩梗,秀尽家乡风华。别具一格的线上线下联动,展示了城市形象,推广了地方文旅,更拉动了消费。

现象级的“苏超”之后,四川省体育局回复网友,“巴蜀雄起杯”川超联赛将于6月21日启幕。川超不会是对苏超简单地复制粘贴,因为地方的经济水平、社会氛围、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以及体育发展水平都不一样。但苏超成功地营造了“体育+文旅”的新概念、新场景,让所有人都有参与感,这是值得四川借鉴的。

根据规则,在川工作满一年就能报名参加川超。在这里,没人管你“班味儿”十足,没人在意你的行业高低,这里只有呐喊,只有支持,总之又是大家一生难逢的主角机会。“没有假球,全是世仇”“十三太保”“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有人会问,苏超那么多梗,四川有吗?为什么没有!“成都顶天立地,20个市州铺天盖地”算不算?“‘扯得稀碎’的乐眉雅、内宜自、德绵广”算不算?“南延线直通大洋洲”算不算?“‘内达华’”算不算?四川人是很“神”的,不要怀疑他们的造梗能力,整活起立,可能连自己都怕。

作为“文旅强省”,四川搞城市足球联赛硬件设施是有保障的。还有,四川具备天然的地理优势,一是市州多且距离合适——21个市州,站在竞技联赛的角度,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联赛体系,不管是21个市州拉通搞主客场还是划分赛区联赛,都应该玩儿得转。另外,市州之间隔太近,找不到主客场的感觉,人口也无法真正流动起来,隔太远,舟车劳顿去看业余比赛,对很多人来说着实必要性不大,而四川市州之间距离合适还交通便利,高铁都能到九寨,怕什么?二是四川地理资源丰富、气候环境多样,这边是盛夏,那边可能还得穿棉衣,这种因为足球运动感知四季变化的体验,是很多国家联赛都没有的。

四川人天性爱玩儿,一旦川超被他们发现“耍事”,大批观赛群体及亲朋好友大概率会约起来,这个流量是惊人的。成都看完球,要不要听听演唱会去去玉林;西昌的比赛前后,要不要去逛逛邛海吃吃醉虾;乐山的比赛结束,要不要去看看大佛再爬个峨眉山;眉山的赛事期间,要不要去看看三苏祠看看大宋水街;甘孜的球赛,场内远眺雪山,场外跳起锅庄,不爽吗?从苏超其实就能看出,足球只是契机,精华都在场外。90分钟的球赛,伴随的可能就是两三天的文旅消费。总之,只要人来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刺激消费的潜力就是巨大的。川西生态线、川南美食线、川东北人文线、成都平原活力线,“川超”带来的不仅是足球,更可能是大家重新认识四川的机会。

所以,川超让人期待的远远远不止一场球赛。有点子、有路子,更要搭广阔的“台子”。四川各地的“乖乖”些不妨借此机会把你追我赶发挥到极致,全域全业态给文旅整活儿,一起“做大做强,再创辉煌”,丰富从“川超”到“川游”的文旅主线。当然,体育可以搭台、文旅可以唱戏,城市治理思路必须跟着升级。“以赛营城”理念带来的泼天流量相信四川不少城市已经不陌生了。谁能把比赛办得热闹而不浮夸、持续而不走样,谁的软硬件更入脑入心,谁才能在持续、健康引流这条赛道上占得先机。希望,川超是足球,又不仅是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