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因为爱生气长的吗?喝豆浆有关系吗?

原创 | 芙蓉营养师

    

子宫肌瘤是因为爱生气导致的吗?

爱生气确实不是啥好事,糟糕的情绪状态对健康和免疫都不利,但是不能把所有的疾病都甩锅给爱生气。就好比,咱不能把自己的失败和不如意,都甩锅给原生家庭一样的道理啊。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常发生在30-50岁的女性,因为它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的。

生气”本身并不是导致子宫肌瘤的直接原因。这是一个流传很广但缺乏科学依据的说法。虽然情绪压力(包括经常生气)确实可能影响身体健康,但目前没有可靠的科学证据证明“生气”会直接导致子宫肌瘤生长。

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在医学上还没有完全明确,但研究已经确定了几个关键因素,它们共同作用导致了肌瘤的发生和发展:

1.  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这是目前最公认的主要驱动因素。

雌激素:肌瘤的生长依赖于雌激素。在生育年龄,雌激素水平较高,肌瘤会生长;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通常会萎缩。肥胖女性的脂肪组织会产生额外的雌激素,这也增加了风险。

孕激素:孕激素也促进肌瘤的生长。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段和怀孕期间,孕激素水平升高,肌瘤可能会增大。

2.  遗传因素:家族史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你的母亲或姐妹有子宫肌瘤,你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与肌瘤的发生有关。

3.  种族差异: 非裔女性比其他种族的女性更易患子宫肌瘤,发病年龄更早,肌瘤往往更大、更多、症状更严重。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

4.  其他风险因素:
初潮年龄早:月经来得早可能增加风险。
未生育:未曾生育过的女性风险更高。
肥胖:如前所述,脂肪组织产生额外的雌激素(很多瘦人也会患子宫肌瘤,肥胖患病概率更大)。

饮食:一些研究表明,大量食用红肉(如牛肉)和火腿可能增加风险,而多吃绿色蔬菜可能降低风险。高酒精摄入(尤其是啤酒)也可能增加风险。

维生素D水平低: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肌瘤风险增加有关。

其他激素因素: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因素也可能有影响。

总结一下:

生气不是原因:将子宫肌瘤归咎于“爱生气”不仅不科学,还可能给女性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自责。子宫肌瘤是一种复杂的、由多种生理因素(主要是激素和遗传)共同作用引起的常见良性肿瘤。

情绪压力可能有间接影响: 长期、严重的情绪压力(包括经常生气)可能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接干扰激素平衡。

压力也可能导致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睡眠差),进而影响体重和整体健康,间接增加风险或影响肌瘤大小。

但这与“生气直接长肌瘤”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目前也没有强有力证据证明压力是独立的主要致病因素。

关注已知风险因素:了解家族史、保持健康体重、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管理压力、确保维生素D充足等,是更实际、更科学的关注点。

还有姐妹问,喝豆浆会导致子宫肌瘤吗?据说豆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植物雌激素,刺激子宫肌瘤的生长。

事实并非如此。大豆里确实含有一些植物雌激素,比如最有名的大豆异黄酮,它可以通过跟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类似弱雌激素的作用。

不过,这并不代表,它会引起子宫肌瘤。

有研究显示,“大豆异黄酮”这个冒牌雌激素反而对女性的激素水平有双向调节作用:

当体内激素水平比较低,大豆异黄酮就会代替雌激素作用于体内;反之如果雌激素水平较高,大豆异黄酮则会起到抑制作用,使体内激素稳定在相对正常的水平线上。

也就是说,吃豆制品不仅不会“吃出”子宫肌瘤,反而可能对健康有益,比如降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已经明确的子宫肌瘤,除药物保守治疗外,没有什么饮食能够明确“缩小”它,但绿色蔬菜和水果、维生素D(日光照射皮肤合成)的摄入能够降低子宫肌瘤的发生风险。

已经长出来的肌瘤,有一种情况可能会自行萎缩甚至消失:绝经后。

这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肌瘤组织失去雌激素支持而导致的。但育龄期女性的子宫肌瘤,一般不会自行缩小。不要相信什么食疗方子或者保健品能让它消失。

如果你有子宫肌瘤的症状(如月经量多、经期长、痛经、压迫感、尿频、便秘等)或担心患病,最应该做的是:

1.  去看妇科医生: 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通常通过盆腔检查和超声)。

2.  与医生讨论:了解你的具体情况、肌瘤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案(观察、药物或手术)。

3.  避免自我归因:不要因为得了肌瘤就责怪自己“脾气不好”或“爱生气”。

身体出现状况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才是最重要的。把子宫肌瘤归因于情绪因素,不仅不准确,还可能延误科学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