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丨难忘曹中四年半

朋友们看到这个题目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在曹中工作过的,那是我在曹中从1969年冬季初中入学到1974年夏季高中毕业,前后经历了四年半的求学历程和美好而又难忘的一段时光。


那时的学制是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都是冬季毕业的。恰巧到了我们那一届,国家对学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逐步实行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尤其是从冬季毕业改为夏季毕业。我们就成了那个年代的幸运儿,比以前毕业的同学们延长了半年。所以从那时起73届小学、初中、高中毕业就因学制改革而消失,没有了73届毕业之说。曹中求学四年半,成了我一生最为难忘的美好回忆。

图片

难忘的是才华横溢的老师。我在曹中最为难忘的是两位班主任:一是初中的成武泰老师;是高中的戴人俊老师。他们既是我的师长,更是我的父辈。对每一个同学从学习到生活做人到处事,都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传道授业、释疑解惑、关心抚慰、解难助困。既严格管理,又循循善诱,引导我们在求学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求知、探索、奋进,真是获益匪浅,享用终身。记得初中时,成武泰老师的办公桌上永远放着一块用报纸包好的砖头,开始感到很好奇,后来才知道它是用来压学生作业本的,他不允许每一本作业簿有缺角或拆叠的地方,一旦发现就整平后用包好的砖头压上,这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后来到了高中阶段,曹甸中学云集了众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业绩卓著的老师:如物理老师张光洵化学老师袁平兰数学老师侯锦秀、沈寿椿、汪培英语文老师赵征溶、夏其荣历史老师钟耀山政治老师花金玲、彭振徐外语老师黄文娟和体育老师陈忠马俊兰夫妇等等他们既是曹中的教学骨干和精英,更是全县教师队伍的佼佼者,为我们的学业提升和知识的积累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这里记忆犹深的是化学老师袁平兰,他上课,从不带教科书,只拿一粉笔,来到了课堂上就能准确无误地报出上节课讲到里,翻书到多少页是今天要讲的内容,直到布置几道作业他都娓娓道来,让我们坐在下面听课的同学惊掉了下巴,不得不佩服袁老师的记忆力和对教材熟悉的程度是何等的惊人。真的是为在曹中求学四年半遇上了这么多优秀老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图片

难忘的是亲如手足的同学。曹中不仅是曹甸一个镇的中学,更承担着全县北部几个乡镇和淮安南部紧邻的施河乡少部分同学来此学习。当时,上一届(72年)高中6个班,而我们高中只有3个班,除了曹甸本地的,还有邻近西安丰、泾河、下舍、黄塍、淮安施河乡镇的等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熟识和相处后,学习上相互关心、取长补短,生活上彼此关照、互帮互助。特是一段时间宿舍紧张,学校就将大礼堂临时改为宿舍,里面放了上百张上下床,大家济济一堂,好不热闹。虽然到了熄灯的时间,但为了学习,不少同学还是你提我问,尤其是到了考试阶段,这种氛围更是浓厚。生活上谁要是从家里带(送)来什么好吃的,如焦面、烙饼、鸡蛋、咸蛋等也会一起拿出来与临床、靠近、要好的同学一起分享,其乐融融,亲如弟兄,好不惬意。在那个年代,学校还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同学们到学农基地或附近的大队、生产队开展一系列的学农活动,学习农作物知识和种植防病技术,开展农机耕作维修和参与捞水草积肥等活动,大家互帮互学,你追我赶,谁都不甘落后,为班级争光,为学校添彩,受到了基地干部职工和大小队社员们的好评。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但彼此结下的深厚友谊却一直延续至今每当我们毕业四十年五十年聚会时,这种情景还会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图片

难忘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校还会经常组织各种政治学习、演讲报告、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体育比赛等活动,可谓丰富多彩热闹非凡。那时的活动政治色彩比较浓厚,批林批孔、斗私批修、忆苦思甜等等,形式多样,内容冗杂。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同学不太感兴趣,除非是硬性规定非去不可。但大家对文娱演出、体育比赛倒是情有独钟,很是热心,个个争先恐后,各施才艺参与其中。不仅班级搞、年级搞、更有全校搞,隔三五就会有演唱会、朗诵会,球赛、足球赛,还有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赛等,特是曹中的球赛有学生队、教工队、班级队、年级队,每当有比赛,操场上就会站满了前来观战助威的班级、年级啦啦队。一、二、三,加油!呼喊声此起彼伏,声震球场上空。尤其是每当教工队和学生队的球赛,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师生前来助阵和呐喊,当时的曹中球队在全县可是出了名的,在全县比赛中多次获得较好的成绩和名次。不少外地的球队还慕名前来切磋球艺,相互学习,增进友谊。虽然那个年代没有手机、电视、电脑这些当下时髦的电子产品,但那时的这些多彩活动也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使大家在学习之余,也活得更加充实,从而度过了那一段难以忘怀的四年半时光。

图片

曹中,我的母校,坐落在宝应县曹甸镇我的家乡。现在已是省三星级高级中学了,正朝着美丽怡人的花园、勤奋踏实的学园、和谐发展的乐园、安全温馨的家园建校目标迈进,与我们那时的曹中今非昔比了荏苒,半个多世纪已成岁月的过往,但在我的一生中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图片


宝应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宝应文苑 作者:郝立良

编辑:华 丽

审核:杜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