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网上总是有这么一种说法,说电视没人看了,大家有手机就够了;诸如此类的论调也包括“电影院没人去了,大家都是在手机上刷短视频看短剧就够啦”……实际上这种观点你不能说他全错,但很明显是有些以偏概全的。因为任何时代任何情境下,文娱普及和文娱升级,都是互为补充的,它们不应该被视作二选一的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最近2025《歌手》又很火,然后这档节目在很多人看来都属于“文娱普及”的范畴,尽可能做爆款火遍全国是它主要目标;可实际上它也同时具备“文娱升级”的属性,说直白点这节目是希望去做一定审美升级的,从这一季的歌手配置和前两期的配器方面就能明显看出。然后呢我就发现,部分歌手的部分歌曲,在舆论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争议,有些人觉得这歌很好,有些人觉得这唱的是啥……
其实,不止是说受众审美的多样性导致了争议,在我看来还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很多人真的就是拿手机扬声器在看节目在听歌,可是手机扬声器,真的够用么?该听的动静你听得到么?贝斯的铺垫鼓声的错落键盘的铺陈你分辨得出么?歌手唇齿之间这里出彩那里失误你感知得到么?
显然,手机扬声器是干不了这个活儿的,包括很多平板和电视机的内置扬声器在我看来都干不了这个活儿,好歹是要一副声音及格的耳机或者音箱才行;而且这里我们还只是拿《歌手》这样直播形式的节目来举例,世界上有太多更好的音乐作品,在更从容的环境下进行创作录音,这些都不是区区手机扬声器能应付万一的,一言以蔽之:只要你有更高的追求,你就需要更好的器材。
我相信有更高追求的人,未见得能占人群大多数,却也有着相对不小的绝对基数,而这,才是耳机行业这么多品牌依然在孜孜不倦研发新品推陈出新的真正动力:总有很多人在追求更好的声音,那么我们的努力就不会白费,对吧?
EPZ这款新的旗舰圈铁耳机K9,近些日子也没少在听,这是一家依托于代工厂而成立的品牌,属于是典型的那种先是很擅长去做耳机,然后觉得我们不能总是给别人做耳机,我们要有自己的品牌,依托这个品牌来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表达,最终达成两条腿走路的目的——这是一套很典型的中式创业叙事,无数领域都有这种从中国制造往中国自主品牌进化的案例,这其间势必要摸索要踩坑要自己不断理清品牌定位,道路千万条,自己走出来的那条才是对的那条嘛。
而在自主品牌的路径上,似乎有一件事是大家都觉得做了至少不会错的,那就是给足诚意,所以EPZ K9这条塞子,你说实诚也好说堆料也罢,它的配置是真的蛮给力的:首先1999元的价格买到1动圈+8动铁本身就已经非常够意思了;量产款外观是手工烧箔+CNC金属工艺面板,制作工艺很精湛,3D打印熟知腔体的人机工学和佩戴感也成熟舒适,而最让人惊讶的是它居然还支持免费定制——可定制颜色、图案、面板材质这些,然后这些定制都不额外收钱,光这一条就十分霸气,等于是在提供了一份相当独特的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又顺道暗示了一下自己的制作能力何其强大……
内部主菜分别为8mm直径的PEK+PU双磁设计复合振膜动圈+两组EPZ定制32257复合中频动铁+两组定制31735复合高频动铁,每两组复合是四颗所以总计就是八颗,然后做了三路分频(物理+电子双重分频),再辅以可换插头的4股6N单晶铜线材,再给到两种材质的硅胶套和颜值不错的圆形收纳盒。
说实话,包装和配件这块儿不浮夸,属于合理够用的范畴,配件做得都很认真精细;主要还是本体,本体的这个九单元圈铁配置和工艺,再加上那套免费定制的玩法,这些加起来价格搞到1999,杀伤力着实蛮强的。
音质方面,EPZ K9的声场上来就能给我很好的印象,横向宽大纵向良好的拥有很不错的立体度和规模感,然后场内拥有较为干净平整的背景,这么一个大声场上来就很能镇得住人,扔一堆乐器进去它都能回馈给你挺优秀的层次感和相当靠谱的乐器定位。如果做横向比较的话,2000元内首先这么大的声场,在面积上就已经是占了先手,场子大之余你把背景平整度和定位层次都搞这么好,那我们就已经可以得出这玩意儿水准差不了、且声音会比较着重秩序比较正经这么个结论了。
然后低频这块儿,K9的低频压得很实在,它不属于那种特别在意下潜深度或者瞬态速度感的类型,也不是单纯量大轰头的玩法,而是说我这鼓敲下去出来的结象得是扎实的,不能让人觉得出来的动静虚掉了,同时我的残响收的要合适要科学,尽可能不要去影响低频的层次感和细节展开,等于是一个尽量审慎而追求扎实的表达方式,可能松软度和弹性这些就不是强项了,它会偏硬气一点并拥有比正常范畴再多一丢丢的量感,很老实很实在的一个低频走位。
中频也是平直朴实的基调,同样比较注重声音的密度和厚度,给出的乐器人声都能让人感觉到线条挺瓷实挺有肌肉感(也就是说在铁味儿和圈味儿之间,这副圈铁耳机明显还是圈味主导的),韧性质感都给足,同样会在泛音上稍稍克制,也就只是稍微收早那么一点点,所以弹性和柔性会稍有损失,籍以换取更加明晰的层次表达和更加分明的乐器呼应。于是这个中频听起来,它煽动性虽然不算强人声位置也居中而不过度拉近,却同时具备了富有质感的细节刻画、立体而丰富的画面展开、以及较好的秩序感表达,无论听何种音乐类型,它能展现出的素质能力和严整程度,搁在2000以下价位都够能打,且足够严谨。
高频部分呢,事实上这个高频的延伸是很对得起票价的,在极高频信息上肯定跟一些掺了平板或静电的有一截子差距,但若只论自身价位,它给出的高频延伸和分离度就非常不错,有细节有厚度有质感。这个高频的风格是比较白描直给,不做修饰的直接阐述,适当压了亮度不刺不噪,于是它在提供较为深邃空间感和平整背景的同时,透明度给得不多,氛围铺陈则不求鲜活但求宽松,整体听起来是个不抢戏却经得起推敲的设置。
所以我为啥要拿《歌手》这个事儿开头呢,就因为我觉得EPZ K9这塞子的声音,以表述方式而言,它其实属于当下的圈铁耳机里,较为理性客观并带有一定监听色彩的一款,它的三频看似是能量重心稍稍靠下的那种,厚薄来说算稍厚的调校,而实际上它三频的残响和弹性都会刻意收那么一点点,换出来的好处一方面是它的交待更清楚,乐器之间的掩蔽更少,另一方面它无论乐器还是人声都尽量不做渲染,音源怎样回放就基本是怎样。
诚然这样一个又把声音做得偏厚中低频偏扎实的塞子,却在听感上不去往听感流倾斜,反而带有一定监听色彩的搞法,它会听着氛围不够鲜活轻快,声音在Q弹程度和光泽感两方面都没法出彩;但反过来考量,这其实又走了一条“又扎实又客观”的路线。这样的声音,你拿来听器乐它能同时做到规模感、细节分离度、质感表达三个方面同时够用(在2K价位这本来是非常有难度的事情),拿来听爵士流行摇滚则在音色上不偏不倚,完全可以兼容并蓄。本身EPZ K9这塞子就不咋挑歌,甚至它对大编制的驾驭能力也是2000以下很强悍的,所以这种塞子买回去之后,你算是真的有了一副无论什么音乐都能胸有成竹而从容应对的利器了。
至于《歌手》这种,则完全做得到把现场的一切配器细节吞咽气息乃至瑕疵都回放得清楚明白,并同时维持氛围的厚度和完整度(毕竟是现场直播,比不得录好的东西,很多东西一开始就会有瑕疵,要再换个回放能力有缺陷的设备,怕是会连瑕疵在哪儿都听不明白),听感和收获才算完整,评价也才会更有底气。
所以,就算同样只是听个《歌手》,用手机扬声器和用EPZ K9这种九单元圈铁HIFI耳机,咱寻思寻思,听到的东西和得到的感受,那能一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