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英国军情六处的新“C”原来是“Q”

MI6’s new “C” used to be “Q”. And she’s good with the gadgets

布莱斯·梅特雷韦利 (Blaise Metreweli) 也是英国间谍机构的首位女性负责人

图片

军情六处总部的蒙太奇照片和军情六处新任负责人布莱斯·梅特雷韦利的肖像。

插图:《经济学人》/盖蒂/美联社

2025年6月17日

1994年,英国秘密情报局(通常称为军情六处)任命了一位新局长。大卫·斯佩丁是第二位被公开任命的局长。直到那一年,该机​​构才正式成立。他的前任科林·麦科尔爵士在新闻发布会上拒绝拍照。他解释说:“保密是我们的拿手好戏。”

时代变了。6月15日,政府宣布47岁的职业情报官员布莱斯·梅特雷韦利将接替理查德·摩尔爵士出任情报局局长。政府公布了梅特雷韦利女士的照片,她目前担任“Q”部门局长,负责技术和创新。报纸刊登了与她在剑桥大学并肩划船的同龄人激动人心的报道。

政府强调,梅特雷韦利女士是首位担任该职位的女性。这与冷战时期的诸多情况截然不同,当时女性被视为低级特工,结婚就必须辞职。“即使到了20世纪90年代,军情六处中为数不多的几位高级女性也未婚,”情报历史学家丹·洛马斯指出,这导致军情六处“失去了一代才华横溢的女性”。如今,军情六处四位局长中有三位是女性。

同样重要的是代际更迭。理查德爵士于1988年开始其职业生涯,当时柏林墙倒塌前不久,军队被迫优先处理有组织犯罪和禁毒等新型安全问题。梅特雷韦利女士于1999年加入军队,当时“9·11”袭击事件将反恐问题推上了首要议程。

2021年,她以化名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反扩散,这让她有机会接触到核技术中“真正深奥的科学”。外交官名单显示,梅特雷韦利女士在英国入侵伊拉克后曾在巴士拉站服役。后来,她在欧洲、中东其他地区以及英国安全机构军情五处(MI5)的分支机构任职,负责打击敌对国家的活动。

据报道,该职位最终在两名女性中脱颖而出:梅特雷韦利的竞争对手是前驻华大使吴百纳。一些内部人士认为,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吴百纳女爵士可能占上风。近年来,情报外交已成为局长一职的主导,间谍头目们穿梭于世界各地分享情报并进行秘密会谈。一位在招募和管理特工方面经验丰富的内部候选人胜出,这让军情六处的许多成员感到高兴。这表明,首相基尔·斯塔默爵士想要的是不同类型的人物——一个拥有作战经验和技术头脑的人,而不是一个外交官。

梅特雷韦利女士最强的优势在于她过去几年在科技领域的涉足。作为Q部门(詹姆斯·邦德迷们所熟悉的部门)的负责人,她不仅领导了英国军情六处(MI6 )的人工智能(AI )研究,还领导了整个英国情报界(UKIC),其中包括军情五处(MI 5)、政府通信总部(GCHQ)等机构。据信,梅特雷韦利女士曾极力游说政府将资源大幅转向人工智能,尽管UKIC内部其他人对此表示质疑。她是科技会议上的常客,并在美国和欧洲的科技高管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她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应对日益增长的威胁的同时,对组织进行内部转型:可能爆发冲突的伊朗政权、俄罗斯在欧洲各地的颠覆活动,以及规模堪比“五眼”联盟(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的东方大国。6月11日的支出审查为情报机构额外拨款6亿英镑(8.13亿美元),“反映了日益增长的……揭露和遏制威胁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