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倒计时:一名老党员的政务服务“最后一班岗”

清晨7点半,张厚熟练地整理好深蓝色工装,将党徽别在左胸最显眼的位置。这是他在赛罕区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工作的最后一段时间,三十载时光如白驹过隙,如今已临近退休时刻。推开单位大门时,大厅电子屏正循环播放“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宣传视频,和他刚入职时堆满文件柜的办公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上午8:45 勘验股晨会部署

“上周咱们组的预勘验通过率达到83%,这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张厚依据上周勘验数据主动发言,“不过餐饮类项目重复整改率回升了,建议可以整理些典型案例。”他转向年轻同事小王,“小王你电脑操作快,要是有空能不能牵头做个餐饮卫生标准案例库?小郭,你上周记录的幼儿园预勘验视频特别详细,或许能作为培训素材。”说到这里,他环视一圈,新上线的‘AI小赛’要充分利用,及时投喂知识库,让办事群众有更多渠道了解勘验标准。另外今天10点有连锁超市的‘受勘同审’,设备调试可得多上心。”散会前,他把精心整理的《勘验易错点》发到工作群,“这些是我多年攒的经验,大家不嫌弃就参考参考。”

上午9:00预勘验提前介入

“张老师,这家幼儿园申请办学许可,您帮忙把把关!”年轻同事小王抱着资料小跑过来。张厚戴上老花镜,在电脑上调出远程勘验系统,仔细核对企业提交的电子材料。根据新推行的“预勘验”机制,他通过视频连线查看园所场地,用标注工具圈出消防通道标识不清晰等3处问题,同步生成整改清单发送给企业。“现在有了数字化工具,提前介入能帮企业少走弯路,去年就有80%的项目通过预勘验一次达标。”他边说边在系统里备注好后续跟进事项。

上午10:30 跨部门协同办公

他正和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的同事进行“受勘同审”线上会商。针对某连锁餐饮店的扩建申请,各部门通过共享勘验平台同步查看现场照片,在线标注整改意见。“以前开协调会要凑齐所有人,现在线上就能完成,审批周期从15天压缩到5天。”他熟练地操作着系统,向新入职的小张演示跨部门协作流程。“注意标注要规范,这样企业整改时才能一目了然。”

下午2:30 标准化服务答疑

“同志,我这食品经营许可证续期还得重新装修吗?”办事群众刘大姐一脸焦虑。张厚翻开标准化服务手册,逐条对照解释:“您看,只要符合这12项标准化要求,就不用重新装修。”他调出电子案例库,展示类似企业的审批材料模板,“现在所有标准都公开透明,您按清单准备材料,我们承诺一次告知、限时办结。”刘大姐拿着一次性告知单连连道谢,“现在办事真是清楚多了!”

傍晚5:00 经验传承时刻

临近下班,张厚把小王叫到工位前。“今天处理的幼儿园案例,要特别注意室内活动场地的日照时长要求。”他将多年整理的《勘验常见问题100例》电子文档分享给年轻人,“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多查查政策库和案例,别害怕问。”夕阳透过玻璃窗洒在他专注讲解的身影上,映得党徽熠熠生辉。

下班路上,张厚看着手机里企业发来的感谢信息,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一天,他处理了5项预勘验、3次联合勘验,接待了12位办事群众——和过去3000多个工作日一样平凡,却又因为行政审批改革的创新实践而意义非凡。“站好最后一班岗,不仅是完成工作任务,更是要让为民服务的接力棒稳稳传递下去。”他在工作日志本上郑重写下这句话,为职业生涯画上圆满句点。(贺汶莉)

来源: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宣传部